打开APP
奔流•电影漫谈 | 王冉:《荒野生存》 守护内心可以栖息的荒野
奔流文学
2024-09-18 17:52:20

我走进了树林,因为我希望从容地生活,仅仅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不是能够学会生活不得不教会我的东西,等我要死的时候不会看到我一辈子白活了。

——梭罗


19世纪中叶,超验主义在美国兴起,以爱默生和梭罗为代表的超验主义者强调个人的主体性和自由。他们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关联,自然中存在的事物都会存在于心灵。”1945年,28岁的梭罗带着简单的工具走进瓦尔登湖畔的森林,搭建简陋的栖身之地。在那里他度过了两年多简朴的独居生活,深入体验自然界的四季变化,慢慢感受内心的孤独、自由与平静,写下了自传体散文集《瓦尔登湖》。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影响了很多人,走进荒野成了众多理想主义者远离尘嚣,追求精神生活的梦想。


但是,走进荒原就可以守护内心诗意的栖居吗?

图片


西恩·潘执导的电影《荒野生存》改编自乔恩·克莱考尔的同名小说,这也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电影里的主人公克里斯托弗毕业于亚特兰大名校艾莫里。他家境优渥,有着大好的前程,但他却选择放弃世俗中锦绣前程,销毁了可以证明个人身份的所有证件,并把个人资产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克里斯托弗逃离了现代文明社会,背上行囊,以流浪者的身份从美国东海岸出发,踏上了去蛮荒之地阿拉斯加的旅程。他要在阿拉斯加辽阔的旷野里独自生存,找寻内心的自由和活着的意义。

图片

电影叙事没有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推进,而是根据克里斯托弗的回忆性叙述再加上妹妹卡琳的旁白向前推进情节的。电影一开始,克里斯托弗搭乘卡车司机的便车来到了他向往阿拉斯加荒原。他满怀希望地踏上冰雪大地,向卡车司机告别。克里斯托弗向着白雪皑皑的雪山和森林前进,欣喜地找到了一辆废弃的大巴。大巴车里有一些简陋的生活用品,在这里,克里斯托弗开始了他的荒原生活。他在一块木板上刻下:“超级流浪者”“终极自由,以旅途为家,极端主义者,追求唯美的浪子”“毁灭虚伪的内在自我,彻底完成精神改造,不受文明世界的囚禁,他出逃了”等句子。离家出逃后的经历在他脑海中回放,妹妹卡琳的旁白,母亲在她出走后的找寻交替出现,逐渐拼凑出克里斯托弗的生活轨迹。

图片

家庭生活。在世俗标准中,克里斯托弗拥有幸福的家庭。父母创造了优越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这是很多人想要追求的成功。但是对于克里斯托弗来说,家庭就是他心灵的牢笼。父母的婚姻问题对他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困扰,在毕业典礼上,他幻想看到了父母的青春时光,如果有可能,他真的想提醒父母不要在一起,因为他们的相处不但摧毁了彼此的人生,还摧毁了子女的对家庭生活的信仰。她的母亲在没有婚姻的状态下生下了他,他一出生就打上了私生子的烙印。尽管父母都很精明,积累了原始的财富,但是父母之间日积月累的争吵和父亲对母亲的家暴,已让他受够了父母间相处的冷漠、虚伪和自私。他认为父母对他爱的表达只有金钱购买的物品,家里唯一能够理解他的人是妹妹卡琳。因此,他迫不及待想要逃离这种家庭。

图片

流浪旅途。克里斯托弗喜欢托尔斯泰、杰克·伦敦和梭罗,他更关注的是个人自由和心灵的满足。独居生活中,他记忆中闪现了在来阿拉斯加的路途中遇到的人和事。一路上,他到过农场,穿越过沙漠,看了大海,也冒险在险滩漂流。他在农场打工赚钱时遇到了韦恩,他说出了要去阿拉斯加的梦想。韦恩说他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小孩儿。那时的克里斯托弗厌恶社会规则,讨厌现代文明,他一心想要逃离,去荒原找寻生命的真相。他还两次遇到了开着房车四处流浪的雷尼和简,看到他们在简单的生活中追求相守的幸福。克里斯托弗从他们那儿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爱。在一个小镇上,热爱音乐的女孩儿特雷西向他表达爱意。但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留不住他渴望流浪的脚步。他驾着独木船在激流中冒险,放任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在进入阿拉斯加之前,克里托夫遇到了退伍的老兵荣·弗朗兹,老人已经失去了全部的亲人,靠坚强的意志独自生活。弗朗兹表达了想要收养克里斯托弗的意愿。他告诉克里斯托弗,要懂得爱“神灵便与你同在”。但是克里斯托弗拒绝了老人对他的爱,他一心想要实现荒原生存的梦想。

图片

心灵自由。克里斯托弗带着欣喜和希望踏上阿拉斯加的荒原,虽然四处是茫茫白雪,但是无人之境让他体验到了人在大自然中的从容和心灵的极度自由。废弃的大巴车成了他在荒原中的容身之处。他像狼一样在旷野里自由嚎叫,也许他想到了野性的呼唤。他在灌木丛里和鹿纯净的眼神对视,看鹿群在原野里奔跑,那一刻,他眼含热泪。自然界的博大、静谧给了他心灵的自由和解脱,他终于逃离了文明社会的喧嚣与虚伪,一切看似非常美好。但面对人类自身最简单的需求时,荒原的生活开始展现残酷的一面。克里斯托弗很快就面临着生存的挑战。他带的大米被消耗殆尽,人日渐消瘦,皮带上需要钻的孔越来越多。他依靠打猎、找寻浆果充饥,但是仍然难以摆脱饥饿的威胁。他在煤油灯下读托尔斯泰,回忆一路走来的生活。当他终于从托尔斯泰的话语中悟出平凡生活的真谛,想重返现实生活,承担社会责任时,荒原给了他生死的抉择。他找到了精神的自由,肉体却陷入了荒原的陷阱。他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误食了有毒的果实,他不想死,但已经别无选择。他用尽生命的最后力量写下了这一生他很幸福。

图片

克里斯托弗是否真的体验过了他想要的幸福,这永远是一个谜。不曾走进荒野,未曾体验过克里斯托弗生活的人永远难以给出答案。


电影以克里斯托夫的个人经历为蓝本,探讨了有关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或许在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里,都有一片瓦尔登湖附近的森林,人们都渴望自己能够和梭罗一样打造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让心灵得到诗意的栖居。我们也可以说,“不要给我爱,无需给我钱,我也不要名誉,我需要的只有真理。”如果这样也可以在现实世界立足,能够守护内心可以栖息的荒原,那应该是理想的人生吧!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