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箱箱共用廖清新:小箱子大市场,聚沙成塔撬动万亿循环包装新机遇
运联智库
2024-11-19 20:59:37

第3815期

全文共计 2620 字 / 阅读时长约 6 分钟

从制造走向服务,循环包装产业的新质生产力路径。

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

作者 | 曹莉

编辑 | 小L

新的市场风向,造就了新的市场机遇,循环包装行业正进入黄金发展期。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3060”双碳目标推动下,绿色循环经济成为新产业趋势。循环包装以其环保、安全、经济和智能的特点,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政策方面,国家多次提及支持循环包装行业,促进其在物流、汽车、家电等行业的推广,循环包装产业也成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新方向。

据报告,2024年中国物流包装市场规模将达9096.2亿元,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而循环包装渗透率不足5%。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循环包装前景广阔。那么,企业应如何把握这一万亿级市场机遇,更好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包装行业集中度较低

中小微企业占比98%

近年来,电商、快递物流、工业制造等供应链绿色转型,为循环包装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然而,长期的“野蛮生长”也给包装行业埋下了创新乏力、低价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隐忧。

首先,包装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参与者众多,集中度低。

国内包装行业中大企业少、小企业居多,企业规模不一,导致市场份额分散。在第七届物流包装技术发展大会上,箱箱共用创始人兼CEO廖清新曾提及,目前国内各类包装企业数量有644635(64.4万)家,98%以上都是中小微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规模以上)的企业仅有10632家,占比不足2%。

按这个比例推算,规模以上的循环包装企业大约只有300家。

第二,数智化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

国内包装行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大部分企业对于包装行业的投入多以硬资源为主,如设备、模具、厂房、工人等,但对于软实力投入较少,如技术、运营、管理等。

尽管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已经应用于包装行业,但其应用范围和深度仍然有限,许多企业仍依赖传统的人工操作和低效率的生产方式,整体发展水平与国际品牌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同质化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频频。

包装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产品之间的特异性差别较小,缺乏占绝对优势的领导品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市场,并倾向于模仿市场上成功的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进而引发价格战。

从制造走向服务

平台化思维助力包装行业升级

过去,物流和跨境电商等行业借助时代红利迅速增长。但随着行业同质化加剧,企业间开始贴身肉搏。“共创共富”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首选策略。

希音(SHEIN)从早期的批发商模式成功转型为品牌化经营,其独特的“小单快反”模式成为其核心竞争力。该模式通过小批量快速生产、快速反馈和快速调整,能够基于实时市场需求立即做出销售预测和生产控制,有效减少生产过剩的风险,具备高度敏捷性。

公开资料显示,希音已整合上千家服装厂和上百万制衣工人,帮助供应商提升生产能力和降低成本,并斥资帮助工厂扩建升级,为更多商家提供出海服务,实现了与供应商的共同成长。

如同SHEIN与供应链伙伴的互相成就,眼下相似的一幕正在包装行业上演。

今年3月,国家提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旨在加快产品更新焕代,培育新质生产力。对于整个包装行业来说,到底应如何盘活和赋能国内98%以上中小微企业走出“内卷”困境,从传统走向新质生产力?

对此,廖清新提出了“平台化思维”。

即通过市场培育出一批具备长远思维的平台型企业,这些平台型企业通过吸引更多的资本,来组建共享包装资产管理公司,然后经由投资者出资从制造商手上购买循环包装并获得包装所有权,再将这些资产通过平台交给具有循环运营能力的运营商开展运营,平台招募并培养业务开发人员对接直接用户,最终用户通过循环平台获得循环服务。

循环包装市场的交易路径也从过去的“制造—所有权—用户”,转化为现在的“制造—所有权—资本”“制造—运营权—运营商”“运营商—使用权—用户”。

这样一来,运用平台型企业的融资能力,从行业之外引进较长周期的资金,这种耐心资本可以推动大量从事制造、运营、业务开发等从业者的观念从赚快钱转变为立足长远、稳健发展的新思维,而愿意参与其中的企业或个人都会用更长远的视角去思考、去做事。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带领产业整体迈向新质生产力,仅仅迈出这第一步还远远不够,除了外部的助力,还需企业自身软实力的加成。

软实力不仅是循环包装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点,也是企业未来融资、定价、扩张以及出海的底气。

基于过去十年间对行业的探索,廖清新建议,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加强软实力建设:

第一,增强科研投入以推动创新发展。第二,重视原创保护,遵循国际规则,加强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全球布局和管理。第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转型,并在安全、环保、品质保障等方面实施统一的国际标准管理体系。

当头部平台型企业用软实力和融资能力赋能中小企业一起成长,享受循环产业带来的绿色红利,才真正实现整个产业的“聚沙成塔”。

聚焦循环包装产业价值锚点

“标准箱天网”加速共创共富新生态

过去,传统包装企业仅负责生产销售,价值链较短。现在,用户更倾向于使用包装服务,迫使企业从生产型转向服务型。尽管循环包装行业已向服务型转型,但许多转型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仍低于10%。显然,只转变商业模式是不够的。

在廖清新看来,行业要想摆脱价格战的魔咒,少不了创新技术的支撑。

传统模式下,循环包装的服务型企业主要提供非标的包装物、有项目就做,按照重箱收费、趟租收费,不收取超期费,并且按照项目需求配置点对点单向网络。

但数字化技术加持下的数智模式,是为高度垂直的细分市场做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形成来回对冲的网格化效应,并按照发箱收费、按天计费、超期收费的计费模式运作。这种模式中,“箱天”是最基本的业务价值单位,要求对每个箱子的每日成本和收入进行精细核算。

经过实践,箱箱共用发现了循环包装产业的商业本质,也是这个行业的价值锚点,并首次提出“标准箱天网”概念,强调垂直细分市场、标准化基础、箱天模型和全流通网络的重要性。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了平均毛利率,从10%以下增至30%以上,只有这样的水平才能吸引资本投入,实现运营者和业务人员的共赢,形成良性循环。而只有依托“标准箱天网”的商业模式,投资者、运营者和用户共同参与优质箱天的经营与使用,才能确保各方获得持续的财务回报和共享利润。

总的来看,实践新质生产力可采取不同路径,关键在于培育一批平台型企业和思维,以其融资能力和软实力赋能中小企业,推动行业从制造向服务转型。

正如廖清新所说的那样,真正的新质生产力需融合高技术、高质量和高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11月6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箱箱共用与全球领先的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西门子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于近日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电机物流包装循环解决方案”——重载通,服务汽车零部件产业可持续转型。

据箱箱共用透露,未来双方将联手共同打造面向循环包装产业的制造平台化系统,赋能中小包装企业,从制造走向服务,进而打造绿色出海新优势。

显然,在推动产业整体迈进新质生产力,企业共创共富,箱箱共用一直在路上。如今循环包装这一万亿级市场的商业蓝图,正一点点显现。

以下是箱箱共用创始人兼CEO廖清新在第七届物流包装技术发展大会的演讲全文:

(箱箱共用创始人兼CEO 廖清新)

向上滑动阅览

尊敬的马会长和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的方向是新质生产力。事实上包装产业,尤其是循环包装产业怎样从传统走向新质生产力,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从现有存量企业数量和结构来看,全国现有包装经营范围的企业有64.4万家,其中物流包装企业占比34%,约为22.3万家,循环物流包装作为物流包装的一个分支,占物流包装企业总数的8.4%,目前增至1.9万家。在64.4万家包装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能够达到2000万元(规模以上)的企业仅有10632家,占比不足2%。按着这个比例推算,规模以上循环包装企业大约只有300家。

这一数据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现实思考:新质生产力是少部分从业企业的事情,还是所有企业都敢想、都敢干,并且热血沸腾的事情?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带动行业内大部分中小企业一起走向新质生产力?

对内,需要重视存量达几十万家的企业,激活他们,和他们一起成长。对外,需要把产业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拉到行业里面,让行业向前发展。产业里的头部企业或平台型企业应该有一套方案,组成一套组合拳。下面是箱箱共用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反内卷”解药

立足长远的平台化思维

循环包装产业不缺产能、不缺设备、不缺体力;但是缺战略定力、缺投资意愿、缺投资耐心,但目前行业内卷和价格战依然是主流思维,如何跳出这个旋涡,走出“内卷”困境? 

事实上,近五年循环包装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的交易路径,或者说价值转化路径是“从制造到所有权到用户”,已经改变为现在的“从制造到所有权到资本,从制造到运营权到运营商,从运营商到使用权到用户”,用户的消费习惯已经从过去的购买包装变为现在的使用包装服务,这意味着从事制造包装的企业的观念要从过去的买卖型制造转变为服务型制造。

在新的阶段,市场需要培育一批具备立足长远思维的平台型企业,通过平台型企业吸引更多的资本组建共享包装资产管理公司,然后由投资者出资从制造商手上购买循环包装并获得包装所有权,再将这些资产通过平台交给具有循环运营能力的运营商开展运营,平台招募并培养业务开发人员对接直接用户,最终用户通过循环平台获得循环服务。

这一过程中,最大的变化是从行业之外引入一批五年甚至更长周期的资金,这种耐心资本推动了制造、运营、业务开发等从业者的观念从赚快钱转变为立足长远、稳健发展的新思维,而愿意参与其中的企业或个人都会用更长远的视角去思考、去做事。

归结下来,平台带来了耐心资本,耐心资本造就了耐心行业,从业者因此聚沙成塔,最终换回了用户的放心使用,所以,我们认为运用平台型企业的融资能力,推动产业立足长远、聚沙成塔,这是产业整体迈向新质生产力的第一步。

软实力优先

在制造之外找到制造价值

循环包装产业的从业者都是一群勤奋聪明的人,在硬资源的投入上比较大方,但整体竞争力相比发达国家的同行,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尤其是软实力方面的差距比较大。我们国内企业优势在于硬资源,包括设备、模具、厂房、工人等,但在软实力方面,经过箱箱共用自身十年摸索,发现至少包括这三个层面的长期投入。

首先是1.0的制造软实力建设,包括与这个领域相关的“四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新结构等等,然后是原创的专利技术,市场到哪里,专利就布局到哪里,这需要专利的申请和维护、侵权的取证、诉讼等配套的专业能力,还需要与制造直接相关的品质、环境、卫生、安全等体系建设。

然后是2.0的运营软实力建设,需要下大力气构建面向全国的循环网络,让所有运营的作业高度数字化、标准化和自动化,实现物流、调度、业务、财务的全链路数据的融合和贯通。

之后是3.0的平台化软实力,要弄清楚企业自身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是战略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土壤。箱箱共用的使命是让包装循环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所以,我们的竞争者不是同行,而是不方便。我们把不方便作为敌人,把方便循环作为核心价值。

另外,我们的价值观里面有一条是“共创共富”,大家一起努力,一起致富。基于这一理念,我们提出了平台化发展战略,赋能各种社会力量,大家一起合作,一起分享利润。业务平台化、运营平台化、制造平台化系统也是基于这样软性的认知,一砖一瓦逐步打磨出来的。

在出海方面,我们也尽可能采取合作的思维,不做简单的商品买卖和贸易,而是推动从产品到场景再到产业的全面出海,我们制定了全球本地化战略,实现了资金、人才、品牌、制造的本地化,也必须考虑全球一盘棋的品牌、营销以及公关战略思维,这些都是3.0软实力范围里面需要学习和实践的内容。

从1.0到3.0的软实力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和耐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原来硬资源:软实力的投入比例是10:1,但正确的比例应该是1:10。不论资金投入还是人才投入,还是时间投入,都要重兵部署软实力。软实力是循环包装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点,因为这将带来融资的底气、定价的底气和出海的底气。

所以,我们十年实践的启发是:希望中国能有一批头部企业可以率先加强软实力建设,敢于做软实力投资,提升产业整体科技含量,吸引外部资本,用资本和订单激活98%的中小微企业,让产业从业人员看到制造以外的意义感和价值感,把心放下来,最终实现共同成长。箱箱共用认为,运用平台型企业的软实力,推动产业聚沙成塔,这是产业整体迈向新质生产力的第二步。

标准箱天网

循环包装产业的价值锚点

循环包装产业实现了从制造到服务就能摆脱价格战的魔咒吗?一个残酷现实是,从传统制造向循环包装转型,很多企业平均毛利率仍在10%以下。事实上,只有商业模式转变是不够的,必须以创新技术为支撑。

传统模式下,循环包装的服务型企业主要提高非标的包装物、有项目就做,按照重箱收费、趟租收费,不收取超期费,并且按照项目需求配置点对点单向网络。但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的数智模式的做法却截然相反。

首先是为了高度垂直而细分的市场做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形成来回对冲的网格化效应,并按照发箱收费、按天计费、超期收费的计费模式运作。在这种模式下,箱天成为最基本的业务价值单元,企业提供包装循环服务,就像酒店宾馆提供客房服务一样,每间房每晚的成本和收入是核算单位。要实现每个箱子每天的成本和收入核算,核算颗粒度需要细到“箱天”才行。所以,相比过去粗放式的做法,这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精细化管理,可以让平均毛利率从10%以下提升到30%以上,这是巨大的差别。

经过实践,箱箱共用发现了循环包装产业的商业本质,这也是这个行业的价值锚点:聚焦于垂直细分、以标准化为前提、以箱天模型为根本、全流通网络为保障,最终将实现为中国建标准的伟大目标,我们为这一本质设定了一个原创的名称——“标准箱天网”。

只有基于“标准箱天网”的商业本质,投资者投资优质箱天,运营者经营优质箱天,用户放心使用优质箱天,让各方有持续的财务回报和共享的利润空间。因此,我们说基于“标准箱天网”这一循环包装产业的商业本质,让各方获取更多的投资回报,聚沙成塔,推动产业从制造走向服务,这是产业整体迈向新质生产力的第三步。

总结一下,箱箱共用认为真正的新质生产力,应该具备高技术、高质量、高效能的三大特点,三高的标准齐备,才能最终整体跃升为新质生产力。而传统产业一定有走向新质生产力的机会。实践新质生产力,可以从南坡走,也可以从北坡走。南坡的方案是尊重当下大量的小微企业,珍惜存量,包容不足,重点在于培育一批行业的平台型企业和思维,不大动干戈,润物细无声,用他们的融资能力、软实力赋能小微企业,聚沙成塔,拉动行业从制造走向服务。

以上就是箱箱共用对今年大会会议主题“‘碳’索新质,‘包’创新篇”的理解,以及对于组合拳的建议。请大家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本文为运联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关注运联智库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