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漯河市郾城区:废坑塘变风景
漯河日报
2024-10-18 09:42:42

“以前村里的坑塘里全是秸秆和生活垃圾,一到夏天滋生蚊蝇,气味难闻,大家都绕道走。没想到治理后水变清了,臭味没有了,村里的环境也变好了。现在,大家没事儿就喜欢在这里遛弯。”10月15日,提及村里的变化,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大李庄村村民赞不绝口。

“我们对坑塘进行清淤疏浚,利用微生物技术改善水质,并放入鱼苗,种植水生植物,构建良好的水体内循环系统,防止返黑返臭。”市生态环境局郾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我们已完成52条省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曾经令人避之不及的臭水坑,如今变成村庄的一道美丽风景。这要得益于郾城区持续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年初以来,郾城区积极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推动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周密部署,找准责任落实点。郾城区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区2024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通知》《郾城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动态清零”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压实各治理主体责任,明确治理重点。同时,成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专班,定期召开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推进会,及时解决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精准施策,找准治理关键点。根据沟渠、坑塘、溪流等不同类型水体,按照“源头减量、综合治污、生态循环”的要求,综合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进行治理。对淤积严重的水体采取清淤疏浚措施,妥善处理淤泥;对于滞流、缓流水体,采取水系连通和人工增氧等措施,提高水体的流动性及自净能力,确保水质达标。同时,采用数字定位技术,对辖区24条国控、167条省控黑臭水体进行重新定位,数字化追踪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情况,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常态长效,找准管护着力点。以实现“长治久清”为目标,健全村级坑塘长制度,督导镇、村各级严格落实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机制,压实各级责任。定期开展治理“回头看”,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对整治完毕的农村黑臭水体进行监测,确保水质达标。同时,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总结推广治理先进经验,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维护村庄的整洁和美丽。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玲玲

编辑 李宜书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