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亮相全国展演舞台,漯河姑娘用杂技“说文解字”
顶端文艺
2024-09-08 20:28:33

顶端新闻记者 黄亚芳

近日,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在沈阳拉开帷幕,由漯河市杂技艺术中心创作的杂技作品《字说》作为第三台节目首场亮相。

9月2日和9月3日,《字说》连续登台演出两场,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通过杂技艺术的高、难、险、奇等表现形式,配合绚丽的舞台灯光效果,把汉字文化的造字过程进行了完美演绎。

此次展演台前幕后有哪些动人的故事?杂技艺术将如何“说文解字”?9月5日,顶端新闻记者对河南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漯河市杂技艺术中心主任王跃新进行了专访。

符号鲜明,突破传统,首部以杂技演绎汉字文化的节目

作为第三台大戏的首场亮相节目,《字说》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表演,成为了本次展演的一大亮点,演员们在表演中大力突破传统表现形式,以杂技的方式将汉字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字说》是漯河市杂技艺术中心以漯河文化名片许慎的《说文解字》为题材,创作的一台创新型杂技节目。王跃新介绍,《字说》是首次参加国家顶级展演,典型的中国汉字文化与杂技的结合令观众耳目一新,在中国当代杂技舞台的节目中,汉字具备唯一性,是唯一个用杂技演绎文化的节目。同时,与《字说》一同亮相的还有中国杂技团即将奔赴国际大赛的男子车技节目、山东省杂技团的两个大型节目等一系列有分量和知名度的优秀节目。

谈及《字说》的创作灵感,王跃新表示,其创作灵感完全来源于文字。在创作过程中,团队特别关注了字的集成,并经过再三的思考和创作,决定将杂技的爬杆技术与汉字文化相结合,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节目的道具设计也是一大亮点。团队设计了一个全新的“画框”,利用爬杆技术,但是又不拘泥于这种爬杆的安装方式,具有高科技含量和技术设计含量。

同时,“画框”的设计是根据字的集成来进行的,比如横面的推拉通需要过上下杆子的排列组合,既要考虑解字的复杂性,又要考虑爬杆技巧的运用和字的呈现,充分展现了团队的创新精神和匠心独运。

“‘说文解字’这四个字本来就是典型的,是具备引领式的文字符号,所以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关注了字体的集成。但是并非单纯由杂技来继承和呈现,而是以一种集汉字文化的表达方式和杂技的爬杆技术为本体基础,以杂技的道具改革,利用‘画框’呈现出一种书法感,《字说》就应运而生了。”王跃新说。

“娘子军”出征,节目演员70%以上都是孩子妈妈

谈及本次表演的亮点,王跃新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字说》中的表演者是一群娘子军,由22位演员共同演绎,她们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上,其中70%以上当了母亲,年龄最大的有40多岁,她们以惊人的力量和技巧,完成了各种爬杆和飞杆的表演,充分展示了传统杂技的创新与魅力。

“爬杆技术在男子的训练项目中都算是比较难的,更何况是一些女子来表演,排练时进行了一系列力量训练。女演员们要完成爬杆、飞杆等各种高难度的技术展示,实属不易。”王跃新说。

女演员们的飞杆表演需要从一根杆子飞跃到另一根杆子,进行空翻等高难度动作。在经过近三年的排练和调整后,节目最终呈现出8分钟的完美版本。

汉字文化杂技表达,杂技剧《说文解字随想》有望进驻文旅市场

杂技《字说》自2022年第一版排练,迄今为止是第三版呈现了,第一版将近30个人,当时因为有男演员参加,“画框”可以从肩膀上开始依次排列。后来由于男演员们在外地演出,女演员们就在家历时两三年时间去排练,团队一直在排练和演出中不断调整,最后呈现出最完美的一版。

在王跃新看来,《字说》向观众传达的是一种杂技人对中华灿烂文化的担当,是中国汉字符号的杂技艺术表达。“我们需要有更广阔的舞台去传承汉字,总结为八个字就是汉字文化杂技表达。”

同时,漯河市杂技艺术中心还积极尝试新的表演形式,去年还排练了一部杂技连续剧《说文解字随想》。该剧以中国著名的“字圣”许慎的生平为创作背景,通过人物、矛盾、文字的交织,再以杂技的本体语言去呈现。去年12月31日,该剧的第一集已经进行试演,一经上演反响热烈,有待成为中国首部杂技连续剧的新开端。

“这部剧是45分钟一集,时间刚好这不影响观众观演的急躁情绪,非常适合文旅市场的驻场演出,比如在景区或有表演这种特色的地方。今后,我们将陆续排演后续的剧集,目前,这部剧在国内也是第一次运用中国璀璨的文化典籍,著名‘字圣’许慎的生平故事而创作的一部杂技剧。我们将继续积极推进这种杂技剧的形式,通过杂技演绎说文解字,传递中华文化。”王跃新说。

编辑: 刘飞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