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满了庭院,孩子在院子里无拘无束地玩耍,一会儿追逐着蝴蝶,一会儿用树枝在地上画画。父母坐在一旁,只是静静地看着,脸上带着微笑,没有任何干涉和指挥。这看似一幅充满自由与和谐的画面,却也反映出了 “放任式教育” 的影子。那么,“放任式教育” 究竟是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成长空间,还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必要的引导呢?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与启发。而放任式教育,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似乎弱化了这种引导的力量。在一些家庭中,父母秉持着让孩子自由发展的理念,对孩子的行为几乎不加约束。比如,孩子在学习上完全自主决定学习时间和内容,没有家长的监督与规划。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律性,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像 “业精于勤荒于嬉” 所说的,过度的自由可能使孩子沉迷于玩耍娱乐,而荒废了学业。
“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孟德斯鸠的话告诉我们,即使是自由也需要有一定的边界。在放任式教育下,孩子可能因为缺乏明确的行为规范而肆意妄为。例如,在与他人交往中,孩子可能因为不懂礼貌、不懂得尊重他人而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没有引导他们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权益,孩子可能会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碰壁。因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孩子未来走向社会的重要支撑,而这离不开家长的悉心引导。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孩子就如同一块璞玉,需要家长的精心雕琢与引导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放任式教育可能会使孩子错过许多成长的关键节点。在兴趣培养方面,孩子可能因为见识有限而无法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如果没有家长的引导,他们可能只是在一些表面的、短暂的娱乐活动中徘徊,而不能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比如,孩子可能对音乐有潜在的天赋,但由于缺乏家长的引导去接触正规的音乐教育和训练,这份天赋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放任式教育中给予孩子自由的积极意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的这句诗体现了自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对于孩子来说,一定程度的自由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孩子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不受过多的束缚,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和创造。例如,在自由玩耍时,孩子可以用简单的材料创造出各种新奇的玩法和作品,这是在规则和严格引导下难以实现的。
“放任式教育” 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予孩子自由空间的同时,确实存在着引导缺失的风险。家长应该在尊重孩子自由天性的基础上,合理地设定规则,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监督。就像放风筝,既要让风筝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握紧手中的线,在关键时候给予牵引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自由与引导中找到平衡,健康地成长,成为既有独立个性又能适应社会规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