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职业教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11-13 22:42:47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对先进生产力发展中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作为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重要联结枢纽,职业院校一直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职业教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动因

从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要素变革的基本前提。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这也是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最大不同。这种全要素的跃升只有依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改进生产工具,并将全新的生产工具应用到劳动过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达到改造劳动对象的目标。这个过程清晰反映出:作为劳动资料的创造者和使用者,高素质的劳动者成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能动主体。因此,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全要素变革的核心能动要素,直接决定了多种生成要素配置组合的效率和生产力质态跃升的水平。

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载体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新质生产力需要的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精尖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能够突破“卡脖子”的顶尖研发人才,同样也需要更多能够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比如当前我国的芯片产业,在研发和设计上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是在芯片制造领域仍然面临极大的困境,究其原因就是应用型人才的缺失。因此,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所在。

从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功能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新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创新,强调前瞻性的技术变革和战略性的技术引领,而每一项技术更新换代的背后都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团队。因此,在技术变革和创新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只有通过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反复的实践积累,才能催生产业形成新领域、发现新理论、总结新方法、产出新成果。所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势必会给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二、职业教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路径

(一)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职教专业设置

根据现代产业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成为职教界的理论共识和实践逻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2024年教育部更新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其中中职新增了4个专业、高职新增了7个专业、职业本科新增了34个专业。

面向重点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2024年4月,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结果,与2023年度相比,新增专业点6068个,撤销专业点5052个。新增专业主要集中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尤其是在先进制造业方面,聚焦重点产业链制造、装调、操作、运维等关键环节,支持增设集成电路技术、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专业点2123个,占所有新增专业点近35%。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是以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本次调整就将先进制造业相关专业作为了增设的重点领域,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二)面向岗位能力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表明了职业教育紧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紧紧围绕国家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行业企业,深入了解当前市场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调整优化课程标准、专业设置、学习模式等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要素,不断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打造高标准实训基地,推动职业教育紧密对接当前行业、企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力求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基本功底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系统推进岗课赛证融通。针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性强的突出特点,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的“岗课赛证”育人模式。“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实施大大提升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同时,用实战比赛经历和职业技能证书为其专业能力提供强力支撑,进而培养出更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面向产教融合需求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人才需求前置,加大订单班人才培养。订单班是由企业与职业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提前预定学生组成的班级,其主要特点是定向培养、岗需对接、对口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技能劳动者虽有2亿多人,但仅满足就业总量26%。因此,订单班人才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二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更对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校企双元育人,加强学徒制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以职业院校为主导,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研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现代学徒制要求“以企业为培养主体,以企业生产需求为导向,以工作岗位技能为本位”,实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实施弹性学习时间和学分制管理,使学徒在工作中获得“识岗、知岗、胜岗”的能力,能够极大地填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口。

三、职业教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政策建议

(一)支持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改善,保障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设施条件

政策支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好的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各省市应针对当前职业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生师比过高、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不足、图书资源不够等问题,对标《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出台专项的政策文件,支持加快补足未达标职业院校土地等核心硬件指标。

资金支持。建议各级政府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如:专业实训室、校企合作产业学院、校区新建或扩建增容等,给予财政专项支持,补足职业教育发展短板,加快建成一批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二)支持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坚力量

设立高层次人才奖励职教专项。202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人才队伍能力。职业院校高层次人才缺乏、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一直是大家公认的问题。因此,省级层面可以分类别设置职业院校高层次人才奖励专项,以提高职业院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的类型类别,设置地方政府配套的人才专项奖励,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完善高层次人才绩效体系。我国高职院校受限于办学层次不高、科研平台不足等问题,不光面临着“引不进”的情况,“留不住”的问题也十分凸显。各高职院校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的管理也一直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因此,建议在给予高层次人才专项奖励的基础上,鼓励各高职院校探索设立高层次人才绩效体系,对高层次人才单设工作任务、单列工作绩效、单独进行考核,并且明确高层次人才绩效单列,不占学校绩效“总盘子”,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激发出高层次人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热情。

(三)支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营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良好氛围

鼓励校内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当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主要体现在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双元”育人等方面,在内部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方面还不够突出。因此,政府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机制,鼓励高职院校大胆尝试探索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比如可以参照本科院校设立特殊人才班,选拔对技术技能有天赋、有激情的学生单独成班,突破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单独制定课程方案、学习计划、培养方案等;鼓励高职院校深入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路子、新做法,构建产教融合试错容错机制,让高职院校敢试、敢做、敢干。

鼓励探索跨校人才联合培养。针对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激增的大背景,部分本科院校已经根据各自的专业优势,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甚至有些本科院校已经和国外知名大学合作,旨在培养能够掌握复合型专业的高精尖人才。因此,政府部门应出台专项政策,支持职业院校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尝试探索跨校甚至跨国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财经类高职院校可以与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联合开展“数字财经”人才培养。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22-2023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财经类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GZJG2022-323)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姚国荐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