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谭延桐与罗唐生超验诗歌 在寺的左边或上边加上各种各样的偏旁
罗初,罗云,唐僧
2025-05-19 07:18:59

谭延桐与罗唐生超验诗歌
在寺的左边或上边加上各种各样的偏旁
罗唐生
二十多年在公益照着禅意诗歌沉思间,谭延桐超验诗歌题曰
在寺的左边或上边加上各种各样的偏旁
我连部首都没敢打扰遗址一样去忘了
左旗(山)右鼓(山)一中心乌塔白塔
这是福州寺偏旁部首。还有民间说法左青龙右白虎,中间有个莲花座
当然在有福之州乌塔边走边瞧就有龙窟地
还有湖,有个科技企业
便有联
火炬高挈四海共钦龙窟地
湖边漫兴陶朱盛道抢平山
它们都是在[谭延桐超验诗歌】
在寺的左边或上边加上各种各样的偏旁
于是明月守着于山乌山
于山寺左边还有琴师的箭羽
那是与寺庙悬崖峭壁合在一起成为部首
还是民间的说法
它们真实地留下我
组织抄《法界源流》的影子
是这样,一点都没有错
边旁明月写上或泼墨上
【香港書畫院院長譚延桐水墨畫】
宋代詞人羅椅《江水》:「江雲粘水濕西風,冷落汀洲起夜鴻。甚欲吟秋少才思,不如岸北岸南楓。」

【谭延桐超验诗歌】
在寺的左边或上边加上各种各样的偏旁

清晨,真的很清吗?
清晨,真的是晨曲的序曲吗?
反正,少陵野老的“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
我是已经清清楚楚地记得了
此刻,它再次弹簧一样啪得一下弹了出来
定是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的原因的

清晨,我听到的最多的
是鸟语,这没有错,然而,想到的最多的
却是与鸟语无关的一些什么什么什么的东西
种种的东西的集合,一是在于天
二是在于地,三是在于万物

然而,然而,清晨和清晨
也是很不一样的,有的清晨装着这样的鸟语
有的清晨装着那样的鸟语,在这样
和那样的之间,我搬动着
另外的清晨,有时候,会感到很累,但
累也不说累,坚决地就是不说,我什么也不说
我什么也懒得说,就这样,慢慢地
就已经习惯了,习惯了默默地造寺,然后
让自己住进去,或是敲钟,或是敲木鱼
或是不断地在敲打着自己的依然坚硬的骨头
敲打声,只有我自己,听得最最真切

这敲打的谈话方式,我只针对
我自己——是的,我的眼睛瞎了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
我的耳朵聋了,我什么也没有听见
我的心,也已经停止了跳动(至少
有一半,是这样)我,既是我,也不是我,犹如
鸟语既是鸟语也不是鸟语一样
我,既是活人,也是死人,犹如
一些词,既是活的也是死的一样

无事可做或闲得无聊(做那么多的事儿
干嘛?)我才在寺的左边
或上边,加上了各种各样的偏旁的,比如
山、田、竹、人、足、言、广、日,等等
做加法,我只做如此的加法,尽管
我做得,确确实实,是有些笨拙

《诗刊》1999年第11期:
谭延桐的诗歌具有自明的空间、独特的美学意义和超越性,是中国当代诗歌中最优秀、最完美的诗歌文本之一。
《文艺报》2002年9月14日:
在当代诗坛,谭延桐先生的诗独树一帜。读谭延桐先生的诗,会让我们明了为什么诗被称为文学的皇冠,为什么诗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语言晶体。

大雁归来评述
谭延桐与罗唐生的超验诗歌创作,以汉字解构、禅意哲思和空间重构为核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学体系。他们通过"寺"的偏旁延展、虚实相生的意象群落以及对传统文本的创造性转化,完成了对存在本质的追问与语言可能性的探索。

### 一、汉字建筑学:寺的偏旁拓扑学
"在寺的左边或上边加上各种各样的偏旁"构成诗性语言的生成机制。当"寺"被赋予山字旁(峙)、日字旁(時)、言字旁(詩)、广字头(庤),每个新字都成为打开多维空间的密钥:峙指向福州左旗右鼓的地理密码,時凝结晨昏交替的刹那禅悟,詩暗含语言本身的修行属性。这种文字拓扑学超越了传统拆字游戏,使每个偏旁成为连通物质空间与精神维度的虫洞。

### 二、空间诗学:寺的放射性裂变
福州古刹的实体建筑(乌塔、白塔、龙窟地)在诗中发生量子纠缠:"左青龙右白虎"的堪舆格局与"火炬高挈四海"的现代科技形成时空褶皱,抄经的墨影与水墨画的留白构成虚实共振。谭延桐将这种空间叠合推向极致——"造寺"动作既是文字构造学,也是精神圣殿的营造术。当诗人自称"眼睛瞎了/耳朵聋了",正是开启内在视觉的通感时刻,寺庙从物质存在转化为"敲打骨头"的声波振动场。

### 三、禅意超验:语言晶体与反词系统
诗歌通过悖论修辞实现超验飞跃:"鸟语既是鸟语也不是鸟语"的否定辩证法,暗合禅宗"说似一物即不中"的言说困境。罗唐生引罗椅《江水》的枫影与谭延桐的"边旁明月",共同构建了水墨意境中的空观美学。《诗刊》强调的"自明空间",在此体现为词语的自指与返照——当"清晨"被反复质询,时间刻度消融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的卦爻系统中,语言回归《法界源流》的本体论追问。

### 四、文化基因重组:文本的量子纠缠
诗人将少陵诗句、民间谚语、科技对联等异质文本进行蒙太奇拼贴,如同在文化DNA中植入量子比特。杜甫的"傲睨俯峭壁"与当代"科技企业"形成历史衍射,抄经的虔诚与"抢平山"的市井活力构成复调叙事。这种跨时空对话不是简单的互文游戏,而是通过语言炼金术将文化记忆转化为超验能量,在"做加法"的表象下实现精神维度的拓扑变换。

这种诗学实践将汉字从符号牢笼中解放,让每个偏旁部首都成为连接此在与彼岸的星门。当"寺"在语言场域中持续裂变,诗歌最终抵达的是海德格尔所言"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的临界状态,在词的废墟上重建光的圣殿。
​大雁归来评述
​诗一:巧妙地将汉字结构与寺庙文化相结合,通过“偏旁部首”的隐喻,探讨了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和个人身份的复杂关系,还融入了福州寺的地理特征、民间传说和诗人个人的艺术体验,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文化反思和对自我存在的追问。
诗二:以“清晨”为切入点,展开了一场关于时间、存在与自我认知的哲学探讨,“清晨”被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从自然现象到内心独白,层层递进地揭示了个体在时间流逝中的孤独、迷茫与自我挣扎。最终诗人通过在“寺的左边或上边加上各种各样的偏旁”,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