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绍君/文
提起招商引资学习,大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目前很火的“合肥模式”“苏州模式”……杭州的招商引资一直不温不火,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在外界看来,杭州多年的招商引资不像合肥、苏州与深圳等城市有着明显的模式标签,看似没有“招式”。但是翻开杭州市近年来的招商引资成绩单,却令人震惊:2024年上半年,杭州市引进外资总量跃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增速位列全国第一;引进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第四,超过广州;引进独角兽数量居全国第四,与广州并列;全市每日新增企业超400家,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全国第七;全市500强上榜企业数连续22年蝉联全国第一;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城市榜单冠军,并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连续12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杭州市GDP从1993年的424.7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20059亿元,突破2万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8位。这背后,充分体现了招商引资这条“生命线”的重要贡献。一直以来,杭州凭借着创新的战略眼光、精准的招商策略以及高效的营商环境打造,吸引了无数优质企业与项目落地生根,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自身产业的升级换代,更是在全国城市发展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光芒,树立起令人瞩目的标杆形象。同时,杭州的辉煌成就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典范与深刻的启示:对标杭州招商引资我们学什么?
学精准:学习杭州无招胜有招“杭州模式”。
目前,在网上和全国各大招商培训机构的宣传资料上,很难找到关于杭州招商引资的经验模式介绍。打开杭州市投资促进局网站,好不容易在一份年度工作总结上找到了几项招商方法的介绍,反复认真的看了几遍,发现与我们大多地方采用的方式方法几乎一样,无外乎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节会招商推动杭商回归等等,也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杭州招商看似无模式、无招数,却是无招胜有招。杭州在比拼资本“硬实力”招商方面显得低调且严谨,这或许是基于自身在政策支持、企业服务、产业生态与环境等“软实力”方面的坚定与自信。
如果给杭州的招商引资加上一个鲜明的标签,那就是“精准”。产业前瞻规划精准谋划,平台赛道选择精准定位,政策服务配套精准实施,在产业链生态链招商上更做足了“精准”文章。例如,精准定位产业方向,聚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和潜力产业进行靶向招商;在数字经济领域,凭借自身浓厚的互联网氛围和产业基础,精准吸引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精准的针对性政策支持,同时也会精准匹配当地的人才资源,为入驻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以此推动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杭州把“精准”运用到招商各个环节,这也许就是招商引资的“杭州模式”。
招商引资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也是一个需要无限精准的过程。我们学习“杭州模式”,不仅仅是在我们现有的招商方式方法上简单的加上“精准”两个字,而是必须在“精准”的实践和运用上下功夫,重新审视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做到对各类产业趋势了如指掌,精准分析产业链需求,选准产业、找准赛道、相准对象,用准战法……这才能学到“杭州模式”的精髓。
学作风:学习杭州持之以恒、时不我待的干部作风
信阳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标杭州是不是不切实际?
信阳缺资金、少人才、无平台,拿什么去对标学习?
当我们还在琢磨这个没干过、这个不会干、这个等等看的时候,杭州已经一路高歌猛进,远远的把我们甩在身后,连尾灯都看不见了……
越担心跟不上,越要奋力策马扬鞭。杭州今天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成就是万千干部披星戴月、脚踏实地干出来的。从一个企业到一个产业集群,从一个产业集群到一个产业生态圈……
1993年4月4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这是杭州市第一家经开区,这一年也被视为杭州市招商引资的开局起步之年。4月28日,杭州经开区迎来第一家投资企业—华银进驻,主要生产无纺布……
第二年,也就是1994年,信阳市第一家开发区潢川经济开发区设立,这也意味着信阳招商引资拉开了序幕,从某种意义上讲,信阳和杭州两地的招商引资起跑几乎同步。
30年间,杭州的招商引资历程大致先后经历了以单纯的土地、税收为主的1.0版本;到以人才、政策、服务为主的2.0版本;再升级到以产业规划前瞻化、要素统筹市域化、产业培育生态化为主的3.0版本;到如今杭州提出“五大产业生态圈”,产业发展由“链”向“圈”,新时期杭州的招商引资也正式步入4.0时期。期间,每一个招商引资版本迭代的过程中,都伴随着杭州产业发展背景的时代变迁。
三十年来,杭州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作为支撑区域发展、促进城市跃升的关键因素。杭州原市委书记周江勇提出,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现任市委书记刘捷明确指出,招商引资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抓与不抓大不一样,抓得紧与不紧、得法与不得法大不一样;市长姚高员一再强调,招商引资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抢出来的精彩……
经验可以复制、政策可以粘贴,发展还是靠人。
对于我们来说,招商引资绝非一蹴而就的易事,还有太多的深水要涉、陡坡要爬,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持之以恒的精神,更需要大批这种敢想敢闯、奋勇争先的“拼命三郎”式干部。要学习杭州不等、不慢、不徘徊,只有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燃激情、比成绩、敢拼闯,我们才能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
学服务:学习杭州开放包容、润物无声的营商环境
2019年9月7日,阿里巴巴集团20岁生日之际,给杭州市发出了一封“感恩信”,感谢杭州“读懂我们最初的梦想”,信中说:“杭州和阿里,有着一样的基因,一样的坚持,一样的担当,一样的未来”“杭州包容的营商环境、繁荣的市场经济、深厚的人文底蕴,使杭州成为名副其实的造梦之城”。
阿里巴巴何以能够诞生在杭州?
马云是这样回答的,不仅因为杭州是他的家乡,更因为杭州拥有创业精神,尊重白手起家的人,包容民营企业的发展,更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也说出同样话:阿里巴巴生在杭州、长在杭州,根就在杭州,但已走向全国,走向全球。今年是阿里20周年,我们感恩这座城市。
杭州给了阿里巴巴生存发展的政策和机会,阿里巴巴给了杭州打造新城市名片的实力。杭州成就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造就了新杭州。
杭州为什么能够催生阿里巴巴?
从根本上来说,因为杭州具有包容与开放的环境。
不仅是阿里巴巴,杭州对所有的创业者,对所有敢做梦、有理想的人都毫无例外地支持。这座城市,一直事无具细地关心爱护着每一个创新创业者。一座城市没有这样的的胸襟,是难以做到的。杭州就做到了真心实意地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创业者,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把落户、住房、培训、医疗、社保,甚至是来自政府提供的创业资金一系列环节全程打通,实现无缝链接。
没有优越的投资环境,就没有未来的发展。
自古杭州商贸城市的基因、民营经济为长的特点,造就了杭州服务型政府的招商思维基底,尊重市场规律、博采众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这构成了“杭州模式”的外在特点与表现。希望我们能够从阿里感恩杭州的身姿中读出深意,深刻领会杭州“包容创新、精准务实、润物无声”服务内核,用真诚的态度、高效的服务、稳定的环境打动投资者,“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学创新:学习杭州扬长避短、敢于尝试的创新意识。
在长三角,杭州不是天选之子,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资源禀赋,杭州在高手如云的长三角来说一点也不出众,但杭州为什么能有今天的成就?
原因就是,杭州能够精准定位自身优势与劣势,以无畏的勇气和开放的心态大胆尝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开辟出独特的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
杭州虽然是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但是在产业发展上也存在先天的不足:一是没有优良的港口,杭州入海口泥沙淤积本身就没有优势,再加上北有上海,南有宁波和舟山,杭州港口就显得更加没有价值了;二是缺少铁矿等工业原材料;三是闻名全国的西湖风景区对工业发展的制约。早在1953年,苏联专家为杭州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给杭州的定位是以休闲疗养为主的旅游城市,杭州前期也是一直大力发展旅游业。但是,发展旅游业上限太低,受制约的因素多,如果今天的杭州还是以旅游为主导的城市的话,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特别是在前些年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旅游业就更加艰难了。
杭州虽然在走旅游城市的路线,但内心没有放弃工业兴市的想法,没有局限于自身传统产业结构的束缚,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浪潮,凭借着敢于尝试的精神,大力培育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将杭州打造成了全球电子商务的中心,彻底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贸易模式,实现了在新兴数字领域的弯道超车,这便是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新兴技术应用与创新环境营造方面的优势,大胆布局全新产业赛道的典型体现。
同时,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杭州巧妙地利用自身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资源,没有盲目跟风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扩张,而是积极探索将山水文化与现代都市功能相融合的创新之路,通过 G20 峰会、亚运会等大型国际活动契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智慧科技元素,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系统的广泛应用,既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形象与居民生活品质,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扬长避短、勇于在城市特色塑造上创新突破的表现。另外,敢于尝试全新的人才政策,通过打造极具吸引力的创业就业环境,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优秀人才汇聚,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彰显了其突破常规、大胆创新人才战略的决心与智慧。
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尝试,杭州终于开辟出了一条不依赖原材料、不依赖深水良港的康庄大道,把扬长避短和创新发挥到了极致。
昨日领先不等于今日仍能领先,今日领先不等于明天还能领先。当前,杭州并没有因为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而骄傲,反而开始居安思危,又推出了新制造业计划,将大力发展“五大产业生态圈”,力争形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
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创新,就是要以改革精神为引领,把解放思想的行动,融入敢为人先的创新实践中。关键要看我们怎么去创新、怎么去拼搏、怎么去担当;怎样将创新发展的理念贯穿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始终,用创新引领,用创新破题,用创新聚势,用创新赋能,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式与保守观念,大胆地学习杭州在招商模式、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敢于突破地域局限与常规做法,积极探索契合信阳特色的招商新路径。
对标先进学习仅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能够探索一条真正符合本地实际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路径并不断完善提升才是关键。
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市委书记蔡松涛多次强调“要保持拼搏进取的劲头”,明确提出了树立“创新拼搏当前锋”的鲜明工作导向。市长陈志伟指出,要树牢“不干则已,干就干好”理念,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建好产业链群,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上下围绕“信阳产业绿色崛起”的目标,抢抓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利好、产业版图重塑、“双碳”变革下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机遇,释放区位前沿、绿水青山、回归资源等叠加优势,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最好机遇期。我们每一位信阳人都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推动者与见证者,让我们以先进为榜样,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在招商引资的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在产业绿色崛起的新赛道上努力打造聚势赋能招商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