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诗词君
南怀瑾在《禅宗与道家》一书中写道:“道济(俗称济颠和尚)……若以诗境而论诗格,他与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陆放翁相较,并无逊色。”
我们很多人了解济公都是从电视上开始,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世救民,为善一方,这是最他印象最深的印象。
济公本出自儒雅门庭,自幼读书,文学深有造诣。
今天跟随诗词君一起来了解一下济公笔下的人生境界。
关于感恩,济公是这样做的
慧远禅师圆寂,济公感念师恩,为慧远遗体荼毗时,举火云:
师是我祖,我是师孙,
著衣吃饭,尽感师恩,
临行一别,弃义断襟,
火把在手,王法无亲。
大众且道如何是王法无亲?
噫!
与君烧却臭皮袋,换取金刚不坏身。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内心必定充满了善良和温暖。
感恩生命中的所有遇见,红尘相遇,皆是美丽。
心怀感恩,在光阴的故事里,走自己的来日方长。
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事,向世界传达善意,你就会收获来自四面八方的福报。
关于人的欲望,济公是这样想的。
《临江仙》
粥去饭来何日了?都缘皮袋难医。
这般躯壳好无知,
入喉才到腹,转眼又还饥。
唯有衲僧浑不管,且须慢饮三杯。
冬来犹挂夏天衣,
虽然形丑陋,心孔未尝迷。
这首词表面上看是在说是人的食欲难填,而实际上是对世俗欲海的生动表达。关注诗词天地,后台回复【唐诗】,查看100位唐代诗人,一人一句经典唐诗!唐人的浪漫今人不及
人的贪婪总是得不到满足,在追求欲望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失了人生本真的那份欢乐。
于是,我们常感“饥饿”,我们少有欢颜,忘记了天的湛蓝,云的洁白,月的光华,星的神秘。
欲望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欺骗了我们的智慧。
所以人生在世,应该化繁为简,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事简则人顺。
关于忧愁,济公是这样渡的。
《神子赞》
远看不是,近看不像,
费尽许多功夫,画出这般模样。
两只帚眉,但能扫愁;
一张大口,只贪吃酒。
不怕冷,常作赤脚;
未曾老,渐渐白头。
有色无心,有染无著。
睡眠不管江海波,浑身褴褛害风魔。
桃花柳叶无心恋,月白风清笑与歌。
有一日倒骑驴子归天岭,
钓月耕云自琢磨。
济公一生不屑于钱财,生活淡泊,衣食无着,无忧无愁无烦恼,洒脱自在。
“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
人这一生,能轻松愉快的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便是幸福。
见过风云,看过四季,淡泊从容才是最大的智慧。
关于修行,济公曾这样感叹道:
想一想,菩提心总是徒劳;
算一算,观音力,于人何益?
任世间,只管胡缠;倒不如早须圆寂。
虽说是死不如生,到底是动虚静实。
收拾起油嘴一张;放下了空拳两只。
花落鸟啼,若不自知机;
酒阑客散,必遭人面叱。
谩说射洪春色,莫论其微;
兰陵清酝,休夸无匹。
纵美于打辣酥,即甜如波罗蜜,
再若尝时,何异于曹溪一滴。
修行到底为什么?是为修行而修行?还是修行为“与人有益?”
在这里,济公对传统的佛教修行理念提出了质疑。
于人于世无益,“倒不如早须圆寂”。
人来世上走一遭,去感受,去盛放,去修行自己。你才能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晚年的济公看破一切
《西归口颂》
健,健,健,何足羡?
止不过要在人前扯门面。
吾闻水要流干,山要崩陷,
岂有血肉之躯,
支撑六十年而不变?
棱棱的瘦骨几根,瘪瘪的精皮一片,
既不能坐高堂,享美燕,使他安闲。
又何苦忍饥寒,奔道路,将他作贱?
见真不真、假不假,世法难有;
且酸的酸,咸的咸,人情已厌。
梦醒了,虽一刻也难留;
看破了,纵百年亦有限。
倒不如瞒着人,悄悄去静里自寻欢;
索强似活现世,哄哄的动中讨埋怨。
灵光既欲随阴阳,在天地间虚行;
则精神自不肯随尘凡,为皮囊作楦。
海与浪,温与柔,世间的一切,皆在自己。
该释怀的释怀,放下世俗的眼光,去追随自己的光。
快乐的秘诀就在于,想开、看明,能感受到风的轻盈。
慢慢走,静静听,一半清醒一半糊涂,如此就好。
关于言行济公这样写道:
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心他修口;
他人修口不修心,为我修心不修口。
这首诗表面上似乎是济公为自己的不修边幅辩护,其实,诗中却蕴含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些人嘴上说得比蜜还甜,可心里却无意向善,尽做出一些极不道德的事来。
修行最主要的是修心,济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切。
人这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修一颗平常心,修一颗淡泊名利的心,修一颗豁达从容地心。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综合。编辑:阿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