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刘畅:从季节之秋到人生之秋 ——读魏来安散文集《十月的秋》
阿刘(刘畅)
2024-10-05 07:43:21
从季节之秋到人生之秋——读魏来安散文集《十月的秋》
文 / 刘畅

岁岁金秋,今又金秋。临近十月金秋,我又想起作家魏来安(笔名秋枫)的《十月的秋》。我是2018年4月赴西藏采风时认识魏老师的,他当时送我一本散文集《十月的秋》,还送我一本诗集《写在春天》。

说到秋天,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写的相关诗文,可谓浩如烟海,虽然绝大部分都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但传世经典依然不计其数。数量固然很多,但其主旨无非悲秋和赏秋。最著名的诗句有——魏晋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唐朝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魏来安的《十月的秋》是赏秋的,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此书早于2014年9月出版,收入90篇散文,近20万字,时任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的许辉为其作序。当然,多达90篇,写季节之秋的其实不多,主要指人生之秋,是作者半个世纪的人生回顾和总结,写作时间也跨越20多年。

此书共分七辑,分列了不同的主题。其中《十月的秋》这一篇在第一辑中可谓主打篇,文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由于心中有爱,眼前的花草虫鸟都有了灵气,有了美感:“金黄的稻谷温柔地抚慰着大地,”“窈窕的柳枝在秋风中沉醉地摇摆着,”“鸟儿在空中唱着歌,小虫子在山边的灌木丛中奏着欢快的曲子。”开篇的阳光心态为本书定了基调。

《中国作家网》2019.9.11

《北大荒的秋天》一开始就把我们带进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位于黑龙江北部的三江平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的广大荒芜地区——“北大荒”。当他实地探访,亲眼目睹,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早已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文中热情歌颂了一大批在战火中成长的军人,五十年代放下“枪杆子”,搭建“地窝子”,在北大荒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垦荒建设;也充分赞扬了六十年代一大批“知青”,怀着理想奔赴北大荒,挥洒着独特魅力的青春年华。

而第五辑中的《秋的感觉》,则有一种人到中年的感叹。“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谁能告诉我,过去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呀,季节有轮回,人的青春不会再来。中年也是人生之秋,但愿都有收获。而果实固然好,花儿却更美。每人都应珍惜青春时光,切莫虚度年华。

巧的是作者也是在金秋十月过生日,他在2008年写的《五十岁的感悟》中,感谢父母,感谢爱人,感谢女儿;也感谢童年伙伴,同学,同事和朋友们。“五十岁了,蓦然回首,才懂得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才能致远。”“虽说我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我依然会用心谱写生命之歌,善待自己,关爱家人,珍爱生命,追求生活的质量,成就完美人生,这是我对亲人和社会最好的回报。”魏老师的中年感悟,在中年读者中更易引起共鸣,并可引为共勉。

《青年文学家》杂志2021年9月

《十月的秋》一书中占比更大的是写亲情的,在第二辑中,《妈,您在那边还好吗?》是人到中年的作者对二十八岁英年早逝的母亲的回忆,饱含深情,如泣如诉,读来感动,感慨。也是一个秋天,那是一个下午,年轻的母亲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而作者当时只有五岁。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自己七八十岁了,母亲仍长命百岁。而最大的不幸,就是幼年丧母,中年丧夫,老年丧子。我32岁时失去母亲,犹觉我还未长大,离不开母亲的呵护,何况作者正值幼年,便成了没妈的孩子。从此,母亲就活在回忆中,出现在梦里。

《四舅“走”了》同样是作者有代表性的回忆文章。由于幼年丧母,四舅对他格外疼爱,无论是带他到外婆的家族中走亲戚时的呵护,还是作者上学后对他的照顾。一个个难忘的暖心往事,在多年后四舅去世后,再一次袭上心头,久久怀念。

《外婆家的路》通过以前回老家祭祖和现在回老家扫墓,由农村路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的变化,时代的进步。

又是一个秋天,作者“二十岁生日那天,正是第二次参加招工考试的前夕。”《父亲的礼物》中,父亲通过自身经历及人生经验,循循善诱儿子:“一次跌倒,并不是坏事。跌倒,是人生道路上的健身操,关键在于跌倒再爬起来时,你一定要学会从地面上拾起点什么。今天是你二十岁生日,爸爸没什么实物送给你,就把这次谈话当作我送你的生日礼物。”几十年过去了,作者仍不忘父亲的这份生日礼物。因为,对自己而言,是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经验。

《无法忘却的记忆》则是对已故奶奶的缅怀。文中说:“母亲病故时,年仅二十八岁,是一种病魔夺走了她的年轻生命。五岁的我和八个月大的妹妹就跟着奶奶生活,奶奶的爱代替了母爱。”对奶奶的记忆应该有很多,但本文着重写了奶奶抽烟的事,则令人心酸。“奶奶年轻时并不抽烟,她抽烟的原因大概来自家庭的不幸……奶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诸多的磨难,使她精神变得麻木,她找到了唯一的精神寄托——抽烟卷。”奶奶抽的劣质烟卷,都是她自己卷的。而年幼时的魏来安也学着帮奶奶卷,直到最后卷得很漂亮。听到奶奶的夸奖,看到奶奶“惬意”地抽烟。祖孙情深的画面,让人看着温馨,心里又不是滋味。

《作家文学》杂志2021年7月

对家乡深深的热恋,也是魏来安散文集中表现的重要内容。作者的老家在安徽定远,《“远离”的故乡》中说道:“离别故乡虽有三十多载,但每年还要回去祭祖一次,所以一切还不是那么陌生。”在故乡,他又遇到了小小的金缨子野花,小时候采摘过,经常被剌痛。“这是一种带着剌的小花,细细的毛剌不规则地围绕在它的茎部,像一把把护花使者的利刃。”“我仿佛明白一个道理,人的命运,要依靠自己去改变,就像那朵看似柔弱的小花一样。”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难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里的至亲也将越来越少,唯有几座祖坟在那永恒不变。”文章最后发出无奈地感慨:“呜呼,远离的故乡……”

再如《梦圆家乡话曲阳》:“我的家乡在定远,定远古称曲阳。它是安徽省皖东地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文章介绍了家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盛赞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天翻地覆地变化。这一篇最后则发出自豪地宣称:“美丽的曲阳,她是我的家乡,是我梦想放飞的地方……”

十年前,也是一个金秋十月,在国庆长假,作者携家人回老家看看,正好路过中学时的母校。“三十四年了,校址依旧,只是老校舍几乎被新建的教学楼遮挡,新校舍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我的母校》一文,对此行做了记录。魏来安与回校任教的老同学,时隔多年在母校相遇,自是惊喜万分。“同学向我介绍:现在母校的师资在都是母校毕业不同届的校友。他们从这里出去,又回到这里,像接力赛一样为母校服务。”家乡的巨变,既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也是一代代家乡人奋斗出来的。从回校任教的同学身上,也看出了对家乡的热爱。

魏来安的第二故乡是安徽省来安县。现在的中年人还会记得创作于1959年,风靡一时,欢快的男女声二重唱《逛新城》——“阿爸唉,唉,快快走,噢,看看拉萨新面貌;女儿唉,唉,等着我,噢,看看拉萨新面貌。快快走来快快行呀,哦呀呀呀呀呀。”而魏来安写《逛逛咱的新来城》时的心情是何其相似,充满兴奋和喜悦。新建的七里公园,来安大道,新来安中学,现代化的新城区,都让人情不自禁地为家乡骄傲,为时代叫好。

《新滁周报》2019年11月14日

以上写了家乡的景,《小李庄上最美的人》则写了家乡的人。开头一句就是“要说俺心中最美的人,那就是小李庄上为我们带头致富的人李光敏。这句话是小李庄人的心声。”毫无疑问,所有的变化都是人干出来的,而带头人好比是灵魂。作者陪同县文联领导去小李庄采访时见到了李光敏。“小李庄地处苏皖两省交界,村民们在农民企业家李光敏带领下,开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融合共赢。”百姓心中有杆秤,不忘致富带头人。本文不光说出了一个故事,还诠释了一个道理。

而本书也不光描绘了自己的家乡,还走出去,看了外面的世界。如《久仰的白帝城》,《延安的炕》,《初游西塘》和《苏州行》等。犹如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从中获得感悟。而集中阐述人生哲理的,则是本书第六,第七辑。如《先度自己再度别人》,《人生如树》,《生存的规则》,《十步看人》,《做事先做人》,《小人物的大风度》等等。

左起:许道连、魏来安、刘畅2018年4月在西藏布达拉宫

魏来安是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作家,他善于独立思考。他的作品接地气,富有正能量。能给人信心和力量,能使人获得启迪,拓展思路。

魏来安是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作家,除了讴歌家乡变化,赞美祖国山河的作品中饱含深情外,一个个感人的情感故事中,有与亲人间的亲情,有与同学,同事,文友间的友情。社会是一个个人组成的,美好生活是一个个人创造出来的。文学即人学,他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和再现。既有热度,又有温度。

魏来安是一个有自己风格的作家,本书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作品很大气,绝无小家子气和俗气。既不玩高深莫测,也不喜卿卿我我。语言朴实自然,文风清新明快。他是良师,也是益友。不同年龄的读者,会感到他就像邻家大哥,或邻家大叔,特别值得信赖。他讲的故事,我们愿意听,他说的道理,我们也乐于接受。

据悉,散文集《十月的秋》自2014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以来,已被全国各地多家图书馆及多家大学名校收藏。这是对其价值及可读性的充分肯定。

魏老师不仅是散文家,还是诗人和书法家。是个奇才和多面手,并有多个头衔。他是安徽省来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来安县作家协会主席、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等。

他能在繁忙的本职领导工作之外,勤于笔耕,并在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实属难得。既源于他的才气,也源于他的激情。有旺盛的创作欲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做出一道道丰盛的精神佳肴。

魏来安现在虽已步入花甲之列,但宝刀不老,热情不减,风采依然。仍时常参与文学交流采风活动,并时常有新作问世,谨以此文向其表示敬意。

作于2019年9月

左起:魏来安、孙艳波、龙怡珍、刘畅2018年4月在拉萨

作者简介:刘畅,网名阿刘,安徽霍邱人,本科学历。现为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学学会会员、深圳诗会常务理事,《作家文学》杂志常务副社长、《黄河文艺》《百姓作家》等杂志顾问、《河南文学》杂志签约作家。曾获古滇梁王杯征文金奖,首届吴伯箫散文奖等奖项。代表作:长诗《改革开放颂》《共和国礼赞》,论文《论鲁迅小说的悲剧美》等。出版诗文集《为时代放歌》,著有文学评论集《与知音共鸣》。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