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阅读,家长怎样营造阅读氛围让孩子爱上读书?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塑造思维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少家长发现,自家孩子对阅读提不起兴趣,宁愿沉迷电子产品、玩游戏,也不愿翻开一本书。孩子不爱阅读,不仅让家长忧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不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其实,孩子并非天生不爱阅读,通过家长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书香中感受阅读的乐趣,逐渐爱上读书。
孩子不爱阅读,背后有着多种原因。从外部环境来看,如今各类电子产品充斥生活,短视频、电子游戏等以其丰富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即时的反馈,强烈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相比之下,书本上静态的文字显得枯燥乏味。而且,部分家长自身缺乏阅读习惯,在家中很少看书,孩子耳濡目染,自然难以形成对阅读的兴趣。从孩子自身角度分析,年龄较小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理解能力不足,如果一开始接触的书籍难度过大,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孩子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阅读失去信心。此外,学校的阅读任务和考试压力,也可能让孩子将阅读视为负担,而不是一种享受。
要让孩子爱上读书,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是基础。首先,在家中为孩子打造一个专属的阅读角落。这个角落无需奢华,只需安静舒适、光线充足。可以放置一个小书架,摆满孩子感兴趣的书籍;配备一张舒适的小书桌和椅子,或者铺上柔软的地毯,放置几个可爱的坐垫。当孩子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阅读小天地时,会更有阅读的仪式感和归属感。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布置阅读角落,让孩子参与选择书架的颜色、摆放书籍的方式,激发孩子对这个空间的喜爱,从而更愿意在这里阅读。
家长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对孩子的阅读习惯养成至关重要。如果家长每天在家中都能抽出时间阅读,无论是专业书籍、小说还是报刊杂志,孩子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看到家长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享受阅读的乐趣时,也会好奇书本中究竟有什么魅力,从而主动产生阅读的欲望。例如,家长可以在晚餐后,和孩子各自选择一本书,坐在沙发上安静阅读,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阅读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亲子共读是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有效方式。在孩子年龄较小时,家长可以选择色彩鲜艳、图画丰富的绘本,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家长用生动的语气朗读文字,模仿书中角色的声音,与孩子进行互动,如提问、预测故事发展等,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故事中。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可以和孩子共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读完后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人物,分享各自的感受和想法。通过亲子共读,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逐渐掌握阅读方法,感受阅读的乐趣。
为孩子挑选合适的书籍,也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关键。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选择多样化的书籍。对于低龄儿童,可以选择充满趣味的童话故事、科普绘本;对于青少年,可以提供文学名著、历史传记、科幻小说等。同时,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比如孩子喜欢恐龙,就为孩子购买关于恐龙的科普书籍;孩子喜欢冒险故事,就推荐相关的冒险题材小说。当孩子读到感兴趣的内容时,会更愿意深入阅读,从而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组织家庭阅读活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例如,定期举办家庭读书分享会,每个家庭成员轮流分享自己最近读过的好书,讲述书中的精彩内容和自己的收获;或者开展 “家庭图书漂流” 活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交换书籍阅读,读完后交流感受。还可以鼓励孩子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同学、朋友,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让孩子在分享和交流中获得成就感,增强阅读的动力。
孩子不爱阅读并非无法改变,通过家长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以身作则、开展亲子共读、挑选合适书籍以及组织阅读活动等方式,能够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从 “不爱阅读” 转变为 “爱上读书”。在充满书香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将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智慧和快乐,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