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个女人过得好不好,一看就明白了,有3个细节隐藏不了!
第一心理
2024-10-30 20:48:15

怎么判断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听她口头回答?看她是否穿金戴银?

这些都太表面了,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本质必须从内部看,而非金玉表面

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Schools of behaviorist psychology)认为一个人内心的心理活动过程和真实想法虽然不能通过一定仪器或者数据测量,

但是可以从她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来找规律,最日常的行为往往最容易暴露一个人最真实的想法

一个女人过得好不好,有三个细节无法隐藏。

好奇心

一直以来我们总觉得孩子的好奇心很重,成年人好奇心低,其实好奇心并不是孩童的天性,是人的天性

一个女人过得好不好?可以从好奇心维度来看一下。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好奇心(curiosity)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会涉及个体的内在动机情绪状态认知需求以及人格特质等多个方面

心理学家将好奇心定义为一种内在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个体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它既包括对当前知识性问题答案的渴求,也包含着长远视角中的战略部署。

根据心理学家丹尼尔(Daniel)的研究,好奇心应该可以分为知觉性好奇心认知性好奇心两大类:

知觉性好奇心(Perceptual curiosity):这种好奇心一般与感官刺激相关。

认知性好奇心(Cognitive curiosity):认知性好奇心则与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需求相关。

不管是知觉性好奇心还是认知性好奇心,都对个体的认知功能和身心健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发表在《Nature》上的部分有关于幸福的心理学研究显示,

好奇心与人的幸福感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即幸福的人都对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好奇心。

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一种积极情绪,他能鼓励个体产生新意性的想法和行为,进行自我扩展和建构,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生活体验,在间接中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如果一个女人连一点好奇心都没有,说明她对外界事物和自我扩展失去了需求,当一个人对积极情绪体验失去了需求,那么她的生活可能不容乐观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总是给人生机盎然的感觉,对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都报以一定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说明她是个热爱生活的女人,毕竟一个倒霉透顶,怨天尤人的人怎么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热爱生活?

自我同一性

在第一点中,我们说到好奇心,有利于个体进行自我扩展和建构,这其实就属于自我成长的范畴,关于自我成长的话题,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哲学家们终其一生在做的事情就是自我找寻,“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要去哪里?”这是困住无数哲学家的终极命题。

其实很多人都跟被终极命题困住的哲学家一样,对于自我的认知,自我成长都缺乏动力与探索,自我找寻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一个内核强大的女人,往往是对自我有清晰认知的人,她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要通过什么方式到达彼岸。

在自我成长这一块她们是“优等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就是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

自我同一性指的是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对自我角色的认可度,即清晰地明白自己这一生的追求是什么,并且能认可自己的行动。

自我同一性越高的人越能完成自己的人生任务,这样的人想过得不好都很难,反观自我同一性低的人,她们终其一生“梦为鱼”。

2024年,演艺界的飞天奖和金鹰奖颁奖现场没有了往日的“演员相轻”,往日对领奖者的不屑之情,只剩下棋逢对手的惺惺相惜。

这一切都因为得奖者是赵丽颖,十年前的她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十八线小艺人,那个时候的她深受残酷生活的打磨,因此也磨炼了她的心性,

当别人还在炒作的时候,她一头扎进演技的晋升之路,从被人看不起的小角色到如今的国民女演员

这一路走来十分不易,和她同台竞争的女明星看见得奖者是赵丽颖也释然地接受了结果,对她报以最大的祝福。

在这之前的采访中,赵丽颖告诉记者:“一定要有强大的内核,不去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坚定自己的选择。”

高度的自我同一性和内驱力让她在人才济济的演艺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又怎么会过得不好?

大女主的共同点就是高度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越高的女人生活质量越高,过得越好

人际圈层

人际交往并不是决定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但它能侧面反映一个人过得好不好,

人际交往的本质就是社会交换(Social Exchange),交换范畴无非是物质类或者精神类。

人在这个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或者物质需求,假如一个人对物质和精神都毫无需求,

我们只能称其为圣人,因为人天生就具有社会性,无法完全脱离社会独立存在。

如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所讲,

人有最基础的情感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安全的需求。

这三大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当一个人断绝一切人际交往时,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备受打击,不再想被人发现,二是想彻底远离人群,等待时机破茧成蝶。

这两个过程的结果虽然截然不同,但是在过程中都令人倍感煎熬,人天生就有着社交的需求,也有着对需求满足的追求

一个过得好的女人,在人际交往这块一般比过得不好的女人更易感到幸福,也更容易从社交圈汲取成长所需的养分,

现实就是,过得好的人往往拥有着更优质的人际圈层,过得不好的人既无法跳出所处的圈层,也没有勇气离开舒适区,

因此人际交往也出现了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过得好的人越易拥有优质社交,过得不好的人越难拥有优质社交,这一切都源于环境对人的影响

因此你想看一个女人过得好不好,你可以先去看看她的朋友都处在什么水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部分时候具有参考价值。

过得好的人并非拥有异于常人的天赋,在大部分时候她们只是生活的“勇者”,看透人生却热爱生活。

-The End -

作者-观南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谷雨妈妈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