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甘茂传:战国风云中的名将传奇(上)
大漠剑客
2025-05-26 11:28:44

在战国那个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时代,有一位名将闪耀一时,他虽出身平凡,却凭借卓越的才能和坚韧的意志,在秦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甘茂。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出生于下蔡(今安徽颍上甘罗乡)。早年的甘茂曾就学于史举,广泛涉猎百家之说,博采众长,为其日后纵横捭阖的政治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当时的秦国,正处于秦惠文王统治时期,广纳贤才,求贤若渴。甘茂经张仪、樗里疾的引荐,得以拜见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慧眼识珠,对甘茂颇为赏识,派他带兵,辅佐魏章一同出征。

周赧王三年(前312年),在攻打楚国的战役中,甘茂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他与魏章密切配合,带领秦军大破楚军,成功略定汉中地,楚军在此役中损失惨重,八万将士丧生,大将军屈匄及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名将领被俘,秦军乘胜追击,一举夺取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并在此设立汉中郡。此役不仅拓展了秦国的版图,更为秦国日后东进提供了稳固的战略后方,甘茂也因此崭露头角,在秦国的军事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武王即位。张仪、魏章因与秦武王理念不合,离开秦国前往魏国。不久,秦公子蜀侯辉和他的辅相陈壮谋反,秦武王果断指派甘茂前往蜀地平乱。甘茂不负所望,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和政治谋略,迅速平定了蜀地的叛乱,稳定了秦国的大后方。凯旋而归的甘茂,因功绩卓著,被秦武王任命为左丞相,与右丞相樗里子共同辅佐朝政。


秦武王心怀壮志,一直渴望能够“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他将这一想法告知甘茂,甘茂心领神会,主动请缨前往魏国,商议联合伐韩之事,并请求让向寿辅助自己一同前往。

到达魏国后,甘茂对向寿说:“您回去,向武王报告说‘魏国听从我的主张了,但我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韩国’。事情成功了,全算作您的功劳。”向寿依言照做,秦武王亲自到息壤迎接甘茂。

甘茂抵达息壤后,秦武王询问他先不攻打韩国的缘故。甘茂深知此次出征困难重重,便向秦武王剖析道:“宜阳,是个大县,上党、南阳财赋的积贮经时很久了,虽名为县,实则与郡无异。如今大王要离开自己所凭据的几处险要关隘,远行千里去攻打它,取胜难度极大。从前,曾参住在费邑,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先后有三人告知曾参的母亲‘曾参杀了人’,即便曾参贤德,其母对他深信不疑,最终也因众人的怀疑而心生恐惧,扔下梭子翻墙逃跑。

如今我的贤能比不上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及曾母对曾参的信任,而怀疑我的人远不止三个,我担心大王也会像曾母投杼一样,对我产生怀疑。再者,当初张仪在西边兼并巴蜀的土地,在北面扩大西河之外的疆域,在南边夺取上庸,天下人并不因此赞扬张仪,而是认为大王贤能。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历时三年才将其攻克,乐羊回国论功请赏时,魏文侯却拿出一箱子告发信给他看,乐羊吓得连连跪拜,直言这并非自己的功劳,而是主上的威力。如今我只是个寄居秦国的外臣,樗里子和公孙奭定会以韩国国力强大为由,对攻韩之事提出异议,大王很可能会听从他们的意见,如此一来,大王不仅会欺骗魏王,我也将遭到韩相公仲侈的怨恨。”

秦武王听后,坚定地表示:“我不听他们的,愿与您盟誓。”于是,甘茂奉命带兵攻打宜阳。


然而,这场战役远比想象中艰难。甘茂率军攻打宜阳长达五个月,却始终未能攻克,樗里子和公孙奭果然如甘茂所料,在朝堂上对攻韩之事提出强烈反对。秦武王在众人的压力下,萌生了退兵的念头,他召回甘茂,打算停止进攻。关键时刻,甘茂提醒秦武王:“息壤之盟仍在,大王可不要忘记。”

秦武王想起之前的盟誓,下定决心全力支持甘茂。他调集了秦国的全部兵力,交由甘茂指挥。甘茂不负重托,激励士气,奋勇作战,最终成功攻克宜阳,斩首六万。

此役意义重大,它打通了秦国东进的战略通道,使秦国势力首次深入中原腹地,为秦国日后统一六国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韩襄王见大势已去,派公仲侈到秦国谢罪,与秦国讲和。秦武王终于得以通过三川之地,抵达周都,实现了他窥探周室的心愿,可惜不久后,秦武王在周室太庙举鼎时意外身亡。#创作挑战赛八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