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气象旅游发展大会|“气象+文旅”如何双向赋能?气象工作者们这么说
资讯速递
2024-08-30 11:58:40

气象资源是旅游发展新的战略性资源,“气象+文旅”正在成为气象资源利用和气象服务创新中最活跃、群众最能直接感知的新领域。而以气象资源赋能地方文旅发展必然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进一步找准气象旅游服务的核心需求点,使气象资源融进来为旅游赋能添彩。

8月29日,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贵州省气象局、安顺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在贵州省安顺市举行。围绕气象文旅工作的创新思路,上海市气象局副局长蒋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张永刚、海南省气象局副局长蔡亲波、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江春以及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范成荣进行了沙龙讨论,沙龙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服务室主任赵帆主持。

沙龙现场 安顺日报 图

以气象之美展现城市之美

摩登大楼高耸入云,既有国际化大都市的时尚潮流,也有江南的温婉味道。

有着“魔都”称号的上海,一直有着独特的魅力。

“四季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上海皆有美景可以观赏。我们要努力以气象之美展现城市之美,以气象万千展现魔力之都。”上海市气象局副局长蒋涛表示,上海有人多和楼多的特点,气象部门也结合这一特点做了全新尝试。

位于浦东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一高楼,位于其118层上海之巅观光厅是俯瞰整个上海的最佳观赏地。蒋涛介绍,为充分利用好城市气象景观资源,上海气象部门研发推出了“上海中心气象景观指数”,就朝(晚)霞、“水晶天”、云海、天际线等提供天气提示服务。

除了服务游客,蒋涛还介绍,所有公众都可以通过上海市“一网通办”移动端随申办中的“随申气象台”随时随地掌握天气动态。不仅有实时的气温、风速、雨量、湿度、能见度和空气质量等信息,各种气象预警信息和未来7天的天气走势也可以详尽掌握。

在蒋涛看来,气象服务助力文旅发展,不仅要加强气象部门和文旅部门的合作,还要努力实现气象服务与多行业、多部门的融合发展。他介绍,在这方面,上海的气象部门已经结合了不同的旅游场景推出了一批有趣的指数产品。例如联合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推出上海热点赏樱地的花期预测和赏樱攻略,为市民赏樱提供指南。还与绿化和市容部门合作,试点应用“落叶指数模型”,提供落叶清扫指数和落叶景观指数。这些尝试都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好评。

完善天气风险预警体系建设

新疆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6。从南到北纵横几千公里,气候变化很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张永刚介绍,近年来,围绕推进旅游气象观测站点的建设和预报预警能力的提升,新疆气象部门做了很多工作。目前新疆的A级以上的景区90%以上10公里范围内都建设有自动气象站,83%以上的景区都能被雷达监测覆盖。17个5A级景区全部建设有自动气象站。

“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的独库公路贯穿天山南北 500多公里,横跨多种地形。由于海拔高差大,造成了独库公路天气复杂多变。”张永刚表示,天气的变化对独库公路自驾游影响非常大。为保证游客旅游安全,自治区气象局联合文旅厅、交通厅共同推进旅游气象旅游安全建设。

通过在公路沿线投资新建多个气象观测站,显著提升独库公路气象监测能力,大大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为独库公路的安全运行及全域旅游的顺利开展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保障。

在张永刚看来,新疆旅游持续火爆,需要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供给。因此,旅游安全对于提升旅游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与和文旅部门密切合作,强化旅游气象安全管理,联合开展常态化旅游安全检查,推动3A级以上景区全部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的应急预案,在助力旅游高质发展上体现气象部门的担当。

海洋旅游发展让气象服务迎来新挑战

海南拥有全国最大的海洋面积,海上旅游资源丰富。在沙龙讨论中,海南省气象局副局长蔡亲波表示,随着海南的海洋旅游模式从“观光看海”向“立体玩海”转变,气象服务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最显著的就是游客对定制化、个性化的气象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

“如果还是以传统的风雨温度预报来提供气象服务,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海洋旅游发展的现实需求。”蔡亲波表示,随着潜水、冲浪、攀板、攀船、游艇、游轮等项目兴起,“出海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而对于海上天气多变的特点,气象部门也应强化海洋灾害天气预报预警提前量,并利用前沿技术,整合与优化信息发布手段,保证最新的预警信息可以及时触达出海游客。

蔡亲波介绍,面对海上建设气象观测站成本高、难度大的特点,海南省气象部门克服困难,持续推进南海气象观测站网的建设,初步建成了多城市协同、稳定运行的海洋观测体系,将气象观测系统向南推进约1000公里。

蔡亲波说,海南省气象部门坚持需求引领,组建海了洋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围绕潜水、海钓、游艇、游轮等旅游项目推出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气象旅游服务产品。此外,还推出了南海热带低压生成潜势预报产品,以帮助制定符合海洋地区的海上强对流预警方案。为及时向海上传递天气预警信息,团队还研发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可视化预报预警系统,很大程度上解决海上预报预警信息传播的障碍。

在蔡亲波看来,气象赋能文旅发展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他希望气象文旅部门能深入合作,深入挖掘气候旅游资源,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他还呼吁气象和文旅部门能够共同制定行业标准,规范气象旅游活动的运营,并通过建立双向预警机制,保证游客的旅游安全。

“希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海南旅游的品牌能够擦得更亮。”蔡亲波表示。

气象公园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黄山作为全国知名的山岳型景区,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于一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气象景观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

2018年,黄山风景区正式启动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成为我国首个国家气象公园试点。

在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江春看来,国家气象公园是推动气象与旅游融合的一种新形态,也是促进气候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有效途径。

江春介绍,围绕国家气象公园建设,安徽省气象局联合黄山风景区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对气象景观的开发,通过系统性梳理黄山风景区内气象景观的点位、发生规律,对观景点的配套设施、宣教系统进行更新。在这个过程中,还开发出了新的气象景观观赏点。其次是结合已摸清底数的气象景观进行旅游线路的设计,丰富黄山气象旅游产品。第三是通过对气象景观全新打造,气象部门延伸出对黄山日出、云海、雾凇这类典型气象景观的预报产品,为游客出行观景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气象服务和文旅该如何持续双向赋能?江春建议,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气象部门和文旅部门可以联合出台气象和文旅工作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其次要加强工作联系,针对气象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展联合督查,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此外,在旅游创新产品打造上,两部门可以联合发力,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新体验。

“黄果树下,凉爽安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避暑到安顺已经成为夏日旅游的一种潮流。听了几位气象工作者的发言,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范成荣也从文旅工作的角度谈了他的思考。

范成荣期望,未来的气象服务能够更加精准化。例如将原来覆盖县域的气象预报精确到乡镇、村居、景区,以帮助自由行游客更好规划自己的出行。

“当下游客对出游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天气的湿度、温度、紫外线包括负氧离子含量等都会成为他们出行的决策因素,需要气象部门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范成荣表示。

他还期待,气象旅游服务能够变得更为智能化。例如在安顺的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上接入气象服务的相关数据,让游客真正实现一机在手、全程无忧,以实现气象赋能旅游发展。

范成荣表示,将会以气象旅游发展大会在安顺召开为契机,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共同打造气象旅游新品牌,使气象旅游成为安顺建设一流旅游城市、黄果树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的新动力,让气象旅游为贵州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作出新贡献。

来源: 澎湃新闻客户端
编辑: 蒋晨锐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