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全国地球科学教师汇聚门头沟 共启野外实践教育新篇
北京市政府网
2024-10-09 16:40:31

近日,北京大学全国中学地理教学高级研修班的教师们齐聚一堂,共同踏上了门头沟区的野外地质考察之旅,本次考察路线也是第17届国际地球科学奥赛全球总决赛“博雅1909杯”考试路线。在本次考察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地球科学教师们在这里亲身感受门头沟区的地质奇观和生态之美,通过实地考察、学术研究深入探究地球生命演化过程,认识门头沟区海陆变迁,学会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与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地球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是一次知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更是一次探索自然、发现未知的旅程。

本次门头沟区野外地质考察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张志诚教授、高洪林教授、贾天一博士带队,并结合门头沟区实地考察点位,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介绍了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的基本方法、形成的地质作用、如何确定岩性特征及变化规律等,并分享他们在地质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教师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地质现象和过程,并应用于教育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

门头沟区凭借其地质资源的独特魅力和科研价值,为地质科普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国际地球科学奥赛全球总决赛唯一的野外考试举办地,门头沟区历经亿万年沧桑变迁,地质遗迹众多,地质构造古老神奇,地貌景观千姿百态,华北地区绝大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地层都在门头沟区有所分布,因此成为地球科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又被称为中国地质学家的摇篮。近年来,门头沟区多次举办地球科学相关的野外考察活动,吸引了众多全国地球科学教师汇聚于此。本次考察地点为妙峰山镇下苇甸地区和军庄镇灰峪村,这些点位不仅涵盖了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还保存着丰富的化石和地质遗迹,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门头沟区下苇甸作为此次野外地质考察的第一个地点,其丰富的地质资源和独特的地质构造,为地球科学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与实践平台。下苇甸地区在地史上经历了多期次的海进海退和沉积间断,是研究古地理学和古气候学的重要区域。这种复杂的地质历史背景,使得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极为丰富,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本次地质考察不仅仅是地质学科的活动,还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教师们可以在考察过程中思考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跨学科融合。

位于军庄镇的灰峪村,地质现象十分丰富,还有精美的石炭纪到二叠纪的植物化石,是地质爱好者和科研人员的寻宝之地。在岩石观察过程中,教师们重点探究岩石的成因、类型、结构以及它们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等方面内容,学会采集标本、描述和记录地质现象野外地质考察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宝贵经验。在考察矿山修复过程中,教师们了解了门头沟区采矿历史、认识了矿山修复的必要性和方法。在化石采集过程中,教师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并了解古生物化石的保存状况、形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而加深对生命演化和地球历史的认识。考察活动还设置了互动交流环节,教师们纷纷就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向专家请教,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这种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全国地球科学教师汇聚门头沟开展野外考察活动,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和科研活动,它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促进了全国各地地球科学教育工作的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对于推动地球科学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具有积极作用。门头沟区的野外地质考察活动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探索自然、发现未知的旅程。通过野外实践课程,教师们能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用智慧去解读地理的奥秘,从而提升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门头沟区的丰富地质资源和自然景观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教师们可以将这些素材带回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未来,门头沟区将继续发挥其地质资源优势,为更多地球科学师生提供优质的科普教育资源,为地理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随着地理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类似的野外实践课程也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普及,我们也期待更多类似的活动能够在门头沟区举办,共同推动地球科学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