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约束≠自律!引导孩子养成“真正自律”好习惯!
远山若黛
2024-10-23 20:54:27

# 约束≠自律!引导孩子养成真正自律习惯。 “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全一切。凡事开始最难,然而更难的是何以善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常常试图通过各种约束来让孩子变得“听话”,但约束并不等同于自律,真正的自律习惯需要正确地引导才能养成。 约束往往是来自外部的力量,可能是家长的规定、老师的要求或者社会的规范。当孩子处于约束之下时,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惩罚而暂时遵守规则,但这种遵守往往是被动的,一旦约束消失,孩子很可能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比如,家长要求孩子每天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孩子可能会为了避免家长的批评而按时完成作业,但如果家长不在身边监督,孩子可能就会拖延或者不认真完成作业。约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孩子的行为,但它无法培养孩子内心的自律意识。


真正的自律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力量,它能够让孩子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自律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欲望,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能够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就像康德所说:“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自律的孩子能够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决策。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养成真正的自律习惯呢?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



目标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当孩子有了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时,他们就会更有动力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梦想,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目标。比如,孩子喜欢画画,那么可以鼓励他们设定一个目标,比如在一个月内完成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有了目标之后,孩子就会更有动力去安排自己的时间,认真学习绘画技巧。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只有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才能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家长和老师可以教孩子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比如制定时间表、设置优先级等。让孩子学会区分重要的事情和不重要的事情,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例如,孩子可以在每天晚上制定第二天的时间表,把学习、玩耍、休息等时间合理安排好,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有条理地生活。 同时,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过度的约束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和不满,适当的自主权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从而更有动力去自律。家长和老师可以在一些事情上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等。



当然,在给予孩子自主权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学会承担后果,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选择会带来相应的结果。 此外,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和老师的行为对他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家长和老师自己都不能做到自律,那么很难要求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遵守规则、有始有终。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家庭规则,大家都要遵守,这样可以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最后,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当孩子表现出自律的行为时,我们要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这种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他们更加有动力去保持自律的习惯。比如,当孩子连续几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时,我们可以表扬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或者给他们一个小奖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



总之,约束并不等同于自律,我们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养成真正的自律习惯。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用耐心和爱心陪伴孩子成长,让他们在自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自律精神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