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傅,今天背的啥零件,看着还怪多呢?""刚上井,带出来两部风镐清洗一下。""唉,你还不知道的吧?在咱瓦斯泵站设立了一个风镐清洗维修点,去那‘交旧领新’,就不用来回背出井清洗了。""呀,那这‘一站式’服务可太方便啦!"这是近日,在义络煤业井口,预备队职工李师傅和小王的一段对话。
据了解,风镐、风钻等工具性设备在日常生产中,每天都要使用,损坏率比较高。尤其是风镐,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煤尘等因素,导致风镐出现卡顿,每个月维修可达十余台。以往的传统做法是把这些损坏设备带上井交给队里来清洗维修或者交给物供中心领取新设备。而"交旧领新"是义络煤业早年降本增效的举措之一,但是对于队组而言,"交旧领新"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拿到"便宜"的新设备,却依然要花费一定的成本。而传统的上井维修虽然可以省下金钱成本,但时间成本并不低,原因是,35采区是距离该公司井口最远的一个采区,职工上下班往返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如果还背着设备,不仅消耗体力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何巧妙解决这一难题,成了该队队长孙晓旭的日思夜想的问题。一日,细心的他发现,设备磨损是有规律的,像风镐、风钻等设备出现故障时,经常是因为里面一两个小配件损坏或者老化造成的,如果这样的设备整台去交旧领新,成本较高,加之这些设备的维修起来并不复杂,大部分职工都可以上手。于是,队长孙晓旭有了个大胆的想法——把维修站点搬到井下!随后,他与队干集思广益,反复讨论,决定在井下35采区瓦斯泵站设立小型井下维修站,配备一些简单的维修工具,设置一名相对固定的维修人员,有任务随时修,真正实现了小型设备"随坏随修",不但方便了维修使用,还减轻了职工劳动力,回收物料资金的投入也降低了。
该队队长孙晓旭表示:"把维修站建在井下是‘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的具体体现,维修站除了维修,如果有的设备哪里的螺丝松了或者缺油了,职工们还会主动去维修站紧固紧固、注注油,不仅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损坏率,还节约率维修资金,可谓是一举多得!"
据统计,通过井下维修站,该队月均累计清洗维修风镐20台,风钻2台,岩石钻1台、岩石钻腿1根,风泵1台,每月节省成本约2万余元,成了每个月可以为该队节支过万的降本平台。(姜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