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仍需砥砺前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08-29 08:14:55

中国经济的稳步崛起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面支撑。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人民币国际化已经从讨论话题变成了现实趋势。即使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给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增长带来了严峻挑战,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依然持续推进。2024年3月以来,在中国双边跨境支付中人民币占比超过50%,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双边支付货币功能稳步提升

2023年以来,人民币在世界支付货币中从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大宗商品人民币跨境结算额也快速增长。不仅一些发展中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一些发达国家也在对华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支付。值得关注的是,人民币在中国双边跨境交易收支中的占比,从2010年1月的0.31%,跃升至2024年5月的51.82%,说明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手段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国际形象,正在迅速被各交易对手所接受,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2015年开始,在人民币的跨境收付中,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交易逐渐增加,到2022年已经接近经常项目下交易额的近3倍,显示出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支付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境内人民币的外汇交易中,掉期成交是即期成交的2倍多,远期和期权交易也逐渐兴起,且人民币跨境支付额持续高于跨境收入额。这表明推动人民币双边结算的主要动机是规避美元币值波动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在这个意义上,人民币国际化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但本币的双边结算只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从定义上讲,货币国际化是一种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而作为国际货币,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就不应该局限于本国与交易国的双边结算。因为仅通过这样的结算,支付到国外的人民币大概率会在此后回流而形成闭环。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被当作国际货币,仅用于双边结算的货币一般不会流通到第三国手中,而仅限于充当本国与外国双边交易的媒介。更加充分的货币国际化过程,一定是突破了与本国交易相关的支付而在第三方之间的交易中发挥结算作用。更明确地说,应该是在与本国交易无关的第三方交易中发挥交易媒介职能的主权货币,才真正完成了货币国际化。此时,主权货币也才真正成为国际货币,这也是货币国际化应具有的国际意义。这固然是建立在广泛的双边交易支付功能的基础上,但也必须超越方便本国在国际交易中规避国际货币汇率波动风险的目的。

从职能上看,尽管货币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职能是支付货币,但完整的货币职能还包括计价货币、融资货币和储备货币。货币国际化当然也不能局限在支付货币上,而要成为标价货币、融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市场对成为国际货币的主权货币的信任不仅要求其币值的稳定,更要求满足以这种主权货币标价的资产收益条件及其市场的开放度和规模条件。不可否认,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与发展。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2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特别是汇率变动的影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甚至出现了微弱的下降。因此,在全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通盘考虑,以我为主,确定优先顺序。

长短期因素

影响货币国际化进程

在相关经典研究中,实现货币国际化的三个重要条件是经济(或国际贸易)规模、货币信心(低通货膨胀)和开放成熟且具有足够规模的金融市场。显然,能够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只能是大国。中等规模的经济体,如德国和日本的货币国际化最后都不了了之,遑论韩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在历史上,英镑被美元取代也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因于此。如果说在20世纪前,英国尚可借助工业革命引领世界经济和贸易,但当美国崛起以后,英国在经济体量方面的先天弱势就暴露出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在本币国际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大国优势基础。

上述三因素可以说是长期发挥影响的决定性因素,但就市场分析来说,短期因素主要影响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具体进程。一种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兴起不仅与自身货币和本国经济状况相关,也与守成的国际货币状况有关。人民币国际化兴起的背景因素既包括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包括美国经济自身出现的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可替代的备选国际货币自然成为不少国家的本能反应,由此推动了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的国际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应该承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一个伴随中国经济增长而出现的市场选择过程。因此,政策导向应当顺应市场而发挥作用。这不仅需要与相关国家的央行签订更多和更大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以便随时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支持,稳定市场信心,更要求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如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从各国本币国际化的历史过程看,在推进本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国际外汇市场对本币需求上升,货币升值在所难免。这固然有利于降低本国进口成本,提升本币国际形象,却不可避免地会打击出口,甚至损害本币国际化的基本面。除了本币升值和特里芬困境造成的影响,充当国际货币的主权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面临的市场需求,还可能背离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造成货币政策决策的两难。与国际货币地位上升相伴的必然是存在大量的离岸货币、金融市场。这些离岸市场对于存在资本管制的主权货币国际化更加重要,但几乎不受管制的离岸市场会造成本国宏观审慎监管风险和汇率波动风险,资本流动冲击也会更加频繁。特别是在货币国际化初期,本币对外实付额超过实收额,离岸货币的增加本来是本币国际化的表征,但在美元依然是最主要国际货币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部分离岸货币兑换成美元,使得离岸市场的汇率变化对在岸市场的汇率变化产生影响。

一种主权货币的国际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博弈过程。在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中,经历了英美两国漫长的力量角逐,才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虽然近年来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出现微弱下降,但仍处于主导地位。从这个角度看,在不出现极端事件的正常情况下,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让人民币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国际货币,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依然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在更好发挥人民币的国际支付货币功能的同时,为人民币发挥国际计价货币、融资货币以及储备货币职能创造更有利的基本面条件和政策环境,砥砺前行,久久为功。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张天悦报纸王晏清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