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赛道上,许多家长常常陷入这样的焦虑:总担心孩子不够聪明,成绩不够理想,于是不惜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为孩子报满各种补习班。然而,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比天生智力不足更可怕的,是 “积懒成笨” 的恶性循环。在小学阶段,与其让孩子疲于奔命地补课,不如先帮助他们学会 “主动”,这才是打开学习之门的金钥匙。

“积懒成笨” 并非危言耸听,它真实地存在于众多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懒惰,如同附骨之疽,一点点侵蚀着孩子的学习热情与能力。当孩子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遇到难题就等待老师或家长讲解,懒得自己思考;当他们把完成作业当作任务,潦草应付,懒得认真钻研;当他们依赖补习班的填鸭式教学,懒得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久而久之,思维会变得迟钝,学习能力逐渐退化。这种因长期懒惰而导致的 “笨”,远比天生的智力短板更难扭转,因为它摧毁的是孩子主动求知的内驱力。
反观当下盛行的小学补课现象,看似是为孩子的学习保驾护航,实则隐藏着诸多弊端。大量的补课占据了孩子原本就不多的课余时间,压缩了他们休息、玩耍和发展兴趣爱好的空间。孩子在疲惫的状态下学习,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且,补课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习题的训练,忽略了对孩子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这就好比给孩子鱼吃,却不教他们捕鱼的方法,一旦脱离了补习班的辅助,孩子在学习上就会变得手足无措。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 “主动” 意识和能力,远比单纯提高成绩更为重要。主动学习,意味着孩子能够自觉地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意味着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愿意主动思考,尝试寻找解决办法;意味着他们对知识充满好奇,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当孩子学会主动学习,就像是为自己装上了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能够驱动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 “主动” 呢?首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在学习安排上,不妨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虽然一开始可能不够完善,但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其次,要鼓励孩子提问和探索。当孩子提出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比如,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学会 “主动”,不仅对孩子的学习大有裨益,更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主动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更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更能适应变化,抓住机遇。他们不会轻易被挫折打倒,而是会主动寻求突破,不断提升自己。
比笨更可怕的 “积懒成笨”,就像一堵墙,挡住了孩子学习的道路。而培养孩子的 “主动” 能力,就是打破这堵墙的有力武器。在小学这个关键阶段,家长们应该摒弃盲目补课的观念,将重心放在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上。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爱上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拥有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创作挑战赛八期##顶端2025夏日创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