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白话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理国家要靠“啬”
郑风
2024-11-05 16:22:18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翻译

治理国家和顺应天道没有比无为更好的办法了。

只有无为,才符合大道规律;符合大道规律,才可以得到更多;得到更多,才可以万事顺遂;万世顺遂,不知道极限在哪里。没有极限的约束,最终拥有了国家。

实施无为之道是建立国家的原则,掌握了这个原则,就可以做到长治久安。

这就是巩固国家根本、长治久安的原则。

#解读

啬,吝啬的啬,吝和啬有所不同。小气,舍不得称之为吝,当作而未作;节俭、节省称之为啬,可做可不做而不做。

在本章中,我的理解是无为。顺应大道规律,不去强为之,一切顺应天道规律,自然而然。

有人把啬理解为稼穑的穑。在古语中,啬也可以通穑。因此,把“治人事天莫若啬”理解为农业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乍一看似乎也有道理,但通读道德经便可知,道德经所讲的都是“道法术器”道的层面,连“法”都很少,更不用说术和器了。老子不会关心农业的问题,他关心的是统治阶级怎样去治理国家的问题。

“早服”也是一个比较难懂的概念。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更好的表达,姑且把它称之为“更好的顺应大道”吧。帛书版连接词是“是以”,里面有个因果关系;传世版是“是谓”,是并列关系。帛书版的“是以”更好一些: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顺应天地,都遵循“无为”的原则;只有做到了“无为”,才更符合天地大道。里面有着潜在的递进关系。

“重积德”一次中的重读zhong。按照无为的法则,符合天地大道,才能够收获更多。万物遵循大道行事即为德,德即得也,积德之厚也能够得到更多的福祉。

当你的一切行为都符合大道,都属于“积德”的范畴,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可以达到“无不克”的效果。“无不克”则“近悦远来”,“可以有国”。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这个过程就是“可以有国”的过程。

在这个逻辑链里面,一切的起点在于“治人事天莫若啬”,在于“无为”。“无为”之啬则是治国的根本。

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也。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强调的就是“无为而治”的道理。

最终进行总结:“治人事天莫若啬”,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的原则。

根和柢,现在可以混为一谈。实际上在古语中是有区别的,说文解字中写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须根的植物,根部称之为根;直根的植物,根部称之为柢。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只有把握住“啬”这个大的原则,才能够稳定根本,才能够长治久安。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