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悠悠中轴线
中国作家网
2024-09-27 06:41:07

我站在景山之巅的万春亭前,放眼望去,面前是紫禁城一片金黄的琉璃顶,飞檐翘角,对称的布局,让人一下子从现代穿越到古代。一排排金黄的屋顶好像排列整齐的队伍,像古代的将士穿着闪亮的甲胄,雄姿英发,面朝景山,接受着检阅。紫禁城的前面有天安门、前门;从万春亭的后面看,有钟楼和鼓楼。中轴线经过景山时形成一条抛物线,景山就在抛物线的顶端。

在这片宫殿的周围还能看到后起的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西边能看到北海和白塔寺的白塔,天气晴好时还能清晰地看到远处西山的轮廓;东边能看到北京最高的建筑中国尊;北边能看到中轴线上的钟鼓楼——这里真是一块宝地,能看到北京城最精华的景观。

万春亭前地面上有一张地形图,写着“北京城中心点”。中轴线从正阳门向北延伸,两边对称排列着宣武门和崇文门、阜成门和朝阳门、西直门和东直门、德胜门和安定门。景山在北京城正中心的位置,站在景山,就是站在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能站在最中心,可现在普通百姓都能站在这里,让人不禁慨叹时代的进步。景山的周边能看到耸立的现代化高楼,原先看起来很有气势的紫禁城,现在在一片高楼的包围之中,显得有些内敛,现代与古代,似乎有了互相观照的意味。

景山公园有很多古树,多是清朝的,主要是松树和柏树,树高而挺拔,枝干遒劲,面目矜持,像兢兢业业的老臣。这些树的年龄比建筑还要长,人换了一代又一代,树却一直站在这里,见证着世事沧桑。

古都北京布局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对称。北京有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中轴线,北京古建筑的精华都在这条中轴线上了。它始于元朝,如书脊一样,贯穿南北,形成了北京两翼对称、庄严肃穆的城市格局。梁思成先生把这条中轴线定义为“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称中轴线”。

中国传统讲究对称,中正平稳,正是一种生活态度。对称给人整齐、稳重、和谐的感觉,有一种美感。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便是对称的,仅仅两行字就能体现汉字结构、音韵、寓意之美。对仗追求的是圆满和平衡。从中国诗词到建筑、服饰,从形式到思想,无不有着对称之美。《中庸》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中国古人看来,对称合乎天地间的秩序。

作为生活在北京城里的普通人,与中轴线有过千丝万缕的关联。城市的大格局中有着普通人的寻常细节,规整的中轴线因为嵌进了普通人的生活而变得生动鲜活。

有一次去参观故宫,见到了平时不对外开放的建福宫花园、静怡轩、延春阁、漱芳斋、宝蕴楼。蔚蓝的天空映衬着金黄色的屋顶和红墙,曲折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假山石,处处是景。一树粉红的梅花含苞欲放,每一丛花都修剪得很精心,黄色的迎春花一绺绺像发辫披散下来,与花园的精致相得益彰。早春的故宫里,色彩是那么明丽。

漱芳斋的院子里有个大戏台,屋里有个小戏台,屋里的多宝阁上放着很多古玩,红木的桌椅泛着紫红的光。宝蕴楼是1914年动工的,那时清朝已经结束,这是一座红白相间的西式建筑,里面陈列着仿制的文物,那会儿还有故宫院史展览。展厅里有一个外国元首坐过的椅子,茶几后则挂着明代仇英的《玉洞仙源图》。

进故宫就像进入了宝洞,处处都是宝。故宫当时的院长单霁翔在静怡轩会见了我们。单院长很忙,那会儿刚接见完外宾,看上去有些疲惫,但仍然很健谈,一连说了一个多小时。他用五年时间走遍了故宫的9371间房,说起故宫如数家珍。他说,要让文物“活”起来,还要善待故宫里的猫、鸟和蜡梅。

中轴线上的前门则呈现一种市井风貌。前门街道两边是店铺,有一家名字很独特的香味博物馆,还有北京老字号盛锡福、同仁堂等,代表古老北京的另一面。过去妈妈常去前门的同仁堂为家人配丸药,从家里到前门要倒两趟车,她一个老人要挤这么长时间的公共汽车,还要把药拿回来,多么辛苦。她患有网球肘的胳膊提不了重物,只能把药放在布包里,背在肩上。前门留下了妈妈的足迹,一步一步总关情。

有一回,我去了新建不久的永定门公园的佑圣寺。永定门公园很开阔,进公园后还要走半天。永定门城楼巍峨耸立,一条大道上嵌着玻璃。佑圣寺就在道旁,朱红的门窗,灰瓦,这里是十月文学院的所在地。在这个地方谈文学,颇有意味。我在这里听了一个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讲座,我想,陀氏的作品是不讲秩序的,但在这个讲秩序的中轴线上听这样一个讲座,颇有反差,实在有趣。

中轴线的最北端有钟鼓楼。钟鼓楼是了解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的地方,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每天十二时辰的运行,通过击鼓鸣钟显示。钟鼓楼标注着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钟鼓楼会提醒你。

鼓楼的台阶有69级,钟楼的台阶有75级,直上直下,又高又陡,一眼望上去好像耸入云端,一级一级走上去似乎走不到尽头。古人击鼓鸣钟报时每天要登上这么高的台阶该有多累,追寻时间的足迹竟是这么高不可攀吗?或许这是在告诉我们,时间来之不易。据说这样的设置也有助于传声效果,上下陡直的登楼通道和弧形楼梯间屋顶的设置,使钟声回旋于楼体内,产生巨大的共鸣,从而更易于向全城传播。晨钟暮鼓,钟鼓楼曾把握着整座城市的脉搏,今日站在钟鼓楼前,仿佛还能听到古老时间的巨大轰鸣。

中轴线是北京的历史底色,给京城增添了厚重感。北京中轴线贯穿历史与现实,关联天、地、人,关联时间和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