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八期# 童年时光
1953年的9月,古城开封像是被岁月精心雕琢的瑰宝,散发着独特的韵味,新中国时期的开封,人们意气风发朝气蓬勃。
这时候我在父亲工作的开封地区专员公署大院里呱呱坠地。这个大院,于父亲而言,是他事业与梦想的承载之地。或许是因为古都开封厚重的历史,以及龙亭那显赫的存在,父母便为我取名叫“刘挺”,这里也就成了我生命开始的地方。
父亲工作的大院,宛如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小世界。早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大院的青石板路上,工作人员们便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他们的脚步匆匆,脸上却洋溢着充实与坚定。男人们穿着朴素却整洁的中山装,女人们则身着蓝色或灰色的列宁装,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建设新中国、改善人民生活而努力着。
我一出生,就像一颗落入池塘的石子,在大院里激起了层层涟漪,备受大家的关注。大人们对我的喜爱和关怀如同温暖的春风,时刻环绕着我。父亲的同事老陈叔,他身材高大壮实,有着一张和蔼可亲的脸,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笑容。他每次见到我,都会用他那粗糙却温暖的大手轻轻捏捏我的脸蛋,逗得我咯咯直笑。老陈叔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的身上仿佛自带一种光环,那是正义与担当的象征。他总会在工作之余,抱着我坐在大院的石凳上,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给我讲述共产党的故事,讲述新中国是如何在党的领导下从黑暗走向光明。他说:“孩子,你要记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宋瑾阿姨则是一个美丽又温柔的女人。她留着齐耳的短发,眼睛明亮而有神,笑起来的时候,脸上会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总是喜欢给我带来各种小礼物和零食,那些糖果的甜蜜滋味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她会用她那纤细的手指轻轻梳理我的头发,给我讲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在我眼中,她就像童话里的仙女一样。
我的家庭更是我成长的温暖港湾。父亲刘舜是一个勤奋踏实的人,他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就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每天清晨,当天空还泛着鱼肚白,父亲就已经穿上他那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匆匆出门去上班。他在治淮委员会做办公室文秘工作,虽然工作看似平凡,但他却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他的办公桌总是整整齐齐,文件资料摆放得井井有条。他会仔细地阅读每一份报告,认真地撰写每一份文件,为了确保内容准确无误,常常会反复修改。
晚上,当月亮爬上树梢,父亲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但只要一看到我和母亲,他脸上的疲惫就会立刻消散。他会把我抱起来,高高地举过头顶,笑着说:“我的小挺儿,今天有没有想爸爸呀?”然后,他会耐心地给我讲述他工作中的点滴。有一次,他给我讲治淮工程中遇到的困难,说工人们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坚持施工,为了让淮河不再泛滥,让两岸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虽然那时的我还不太懂,但我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那份热爱和执着,看到他对这份工作的责任感。
母亲则是家里的主心骨,她温柔善良,像一朵盛开的茉莉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她每天都会早早地起床,为我们准备美味的早餐。她会变着花样地给我们做各种好吃的,面条、馒头、粥,每一样都充满了家的味道。她操持着家里的一切,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当我哭闹时,她会轻轻把我抱在怀里,用她那温柔的声音哄我入睡。有一次我生病了,她守在我的床边,日夜不离。她会用湿毛巾轻轻地擦拭我的额头,喂我吃药,眼神里满是担忧和心疼。在母亲的呵护下,我学会了关爱他人,学会了体贴和理解。
在这样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我养成了乐观积极的性格。小时候,我就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小探险家,总是探索着大院里的每一个角落。大院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花园,那里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花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有月季花、牡丹花、菊花,每到花开的季节,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散发出阵阵芬芳。我们会一起在花园里奔跑嬉戏,笑声回荡在整个大院。我们会蹲在花丛边,观察蚂蚁搬家,看着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忙碌地搬运着食物,仿佛在看一场精彩的演出。我们还会追逐蝴蝶,那些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们就像一群小疯子一样在后面追着,直到跑得气喘吁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对父亲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知道他和他的同事们正在为治理淮河而努力,他们的工作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份使命感在我心中悄悄种下了种子,我开始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像父亲一样,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学校里,我总是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遇到难题时,我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从不轻易放弃。我知道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家庭的教育也让我懂得了珍惜和感恩。每当我看到大人们辛勤工作的身影,我都会告诉自己要努力,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我会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洗碗、擦桌子,虽然这些事情很小,但我知道这是我对家人的一种回报。在学习上,我也更加努力,每次考试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大院里的生活,还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经常会一起在大院的空地上玩耍,有时候玩跳绳,有时候玩踢毽子,有时候玩捉迷藏。我们还会一起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有一次,我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我的好朋友小明主动来帮助我。他耐心地给我讲解每一个知识点,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完全理解为止。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和朋友们的相处,我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分享和包容。
从五十年代初到五十年代末,在河南开封治淮委员会,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父亲的好友陈毅方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他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但实际上他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在治淮工程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有一次,在陈留县的淮河流域治理工程中,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大坝的地基出现了沉降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安全。陈毅方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分析。他经过几天几夜的研究和计算,终于提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宋瑾阿姨作为政治工作人员,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经常组织大家学习党的政策和理论知识,提高大家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她还关心每一位同事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当大家遇到困难时,她总是会伸出援手。她对父亲有着特殊的感情,她欣赏父亲的才华和品德,深深地爱上了父亲。但父亲是一个忠诚于家庭的人,他明确地拒绝了宋瑾阿姨的感情。宋瑾阿姨虽然很伤心,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怨恨父亲,反而更加尊重他。她把这份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继续和父亲一起为治淮工作努力奋斗。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的治淮工作取得了突出的贡献。淮河的水患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两岸的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每当看到淮河两岸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看到百姓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父亲和他的同事们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
如今,回首那段在大院里的成长岁月,我心中充满了感慨。那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明白了爱的力量,让我拥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深知,我的成长离不开那个充满爱的大院,离不开温馨的家庭氛围,离不开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的榜样力量。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带着这份爱和力量,继续前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为家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回首我的童年时光,那些在大院里的点点滴滴,就像一部珍贵的电影,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放映。那些温暖的回忆,那些充满爱的人和事,一直激励着我前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传承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的精神,为国家的水利事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我也希望,淮河能够永远保持清澈和美丽,为两岸的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