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财政部的大招:对经济以及房市与股市的影响预判
猫哥的视界
2024-10-12 18:32:23

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失联,欢迎大家加我的个人微信好友。

阅读完如果想加入我的星球,文末有20元优惠券可用。

万众瞩目的财政部发布会终于来了,在解读本次财政部发布会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需要详细剖析。

首先,高层是什么时候公开承认目前经济处于通缩状态呢?

是9月6日,央行前行长在外滩金融峰会上首次做出的表态。

既然承认通缩,那么就应该拿出解决办法,那么高层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所动作呢?

是9月24日,央行、证监会、金融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一揽子救市政策。

从9月6日—9月24日中间就有18天的时间差。

为什么会有这么长的时间差呢?

因为我们在等外部环境的变化,确切的说就是等美联储确定货币政策转向。

9月19日,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当时表态预计在年底前还会有2次降息。

因为只有等美联储货币政策明确转向了,我们这里才有可能实现大规模刺激经济政策,包括央行降准降息,包括财政加大举债花钱力度来逆转通缩的经济状态。

如果我们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之前就大规模刺激经济,那么人民币汇率就可能失控。

所以,在9月19日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之后,我们动作很快。

9月24日是央行大动作,9月26日政治局提前开会,确定了一系列救市救经济的基调:

——房地产要企稳止跌;

——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财政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正是因为9.26政治局会议,才让市场重燃对经济未来的信心。

从9月24—9月30日,资本市场连续大涨,房市也在国庆期间出现了复苏的势头;

连外资特别是美国华尔街金融资本也在国庆前公然声称,现在对中国资产就是买买买。

但是,国庆期间却发生了一件公众忽略的大事,这件事对后面的进程影响极大。

这件事当时国内新闻媒体没有任何报道,所以我现在只能引用后续的国内新闻报道:

10月5日,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

问:据媒体报道,许多国家、政党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纷纷致电或致函中国领导人,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请问美国总统拜登是否有向中方致贺?

答:近日,美国总统拜登致电中国领导人,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拜登总统在贺电中表示,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成立75周年之际,我谨代表美国人民向您和中国人民表达祝贺,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说实话,这则新闻是很不同寻常的。

首先就是拜登打电话的时间,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用的是“近日”。

这是一个比较含糊的用语,但是从后面公布拜登的致辞来看,有一个很明确的表达: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成立75周年之际——所以,拜登只会是10月1日打的电话。

那么问题来了,外交部为什么不明确表示是10月1日,而是用了一个“近日”?

第二个问题,这个新闻是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被外媒记者问出来,之前国内没有任何媒体报道过拜登打电话的事宜。

如果拜登是10月1日打的电话,为什么媒体之前没有任何报道?

然后我反查了美方那边,很奇怪,美方也没有关于拜登致电中方领导人的任何报道——

也就是说10月1日中美领导人通话这个事居然中美双方同时没有任何报道!

更为蹊跷的是,10月2日,布林肯公开致函祝贺我们国庆(说实话,这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是10月1日过生日,某人却在10月2日给你发来生日快乐的祝福,是不是非常令人膈应?

那么布林肯为什么这么做?

作为大国外交首脑,用疏忽大意忘记了来解释是说不通的。

以上就是这则新闻诡异之处。

那么该怎样解释上述反常的疑点呢?

以上疑点大家自己自行去思考,更多的内容是不适合公开表达的。

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加入我的知识星球,阅读我在10月6日的文章《诡异的新闻与蹊跷的通话》

我们接着往下说。

在经历了上述事件之后,外资的态度——至少是美国华尔街金融资本的态度开始逆转。

第一个是摩根大通。

这个著名金融资本在9月30日之前对中国金融资产还是买买买的态度——

根据公开披露的消息,摩根大通在9月25日与9月26日在港股分别增持中国平安6070万股、3986万股,合计投入资金超过43亿港币。

但是短短几天之后,在10月4日,摩根大通却诡异地在港股开始减持中国平安2868万股,减持资金超过15亿港币。

然后就是国庆之后的内地资本市场。

10月10日高盛报告指出,在10月8日国庆长假之后开始第一天,外资对冲基金抛售中国股票规模创新高。

不但华尔街资本对中国股票开始卖卖卖,美国官方层面也开始有所动作。

首先是老美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出来放风,声称美联储上个月决定大幅降息50个基点犯下了一个错误。

华尔街和华府已经在检讨,是不是美联储降息50个点给了中国太多的政策空间用于刺激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了。

这意味着几年以来全球盟友体系金融围堵中国战略的失败,是不能接受的!

紧接着,10月5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周六公布了一个重要数据——9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5.4万人,创下6个月来最高纪录。

之前两个月的数据也上修7.2万人。失业率降至4.1%。平均时薪则环比增长0.4%。

这个数据让市场对美联储未来降息预期大幅度下降。

为此资本市场反应很快,美元指数大涨,而人民币离岸汇率从7左右一度贬值到7.1。

10月10日,美联储货币委员会成员博斯蒂克也公开表示,支持11月美联储不降息。

本来在9月19日美联储官宣表态到年底之前还会有两次降息,市场预计未来降息幅度是50—100个基点。

现在这个预期已经大幅度缩水,变成年底之前可能只有一次降息,降息幅度变成可能只有25个基点。

也就是说,在10月那个电话之后,外部环境急剧变化。

美国政府、美联储、华尔街金融资本三位一体步调一致联合发难,开始狙击我们大规模救市救经济的动作。

从9月底到10月8日,为什么资本市场连续大涨?

原因就是大家被政治局会议表态所鼓舞,大家对国家未来大规模救市救经济的政策预期很高。

为什么资本市场在10月8日之后高开低走?

原因无它,就是因为老美开始发难,让我们救市救经济的政策与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9月19日美联储降息之后,我看到一大堆自媒体自嗨声称,这是中美金融战中方的胜利,降息意味着美国金融战投降云云。

这些观点是缺乏逻辑支撑的。

但是10月1日之后,老美确实不折不扣对我们发起凶狠的金融战,这就是我们资本市场在10月前与10月后出现两种完全不同走势的根本原因。

没办法,我们现在确实是侧着身子在作战。

前面要冲锋陷阵逆转通缩的经济状态,后面还要提防老美打黑枪。

以上就是10月12日财政部发布会的宏观背景。

这场发布会既是万众瞩目,也是风口浪尖。

在通缩的经济状态下,央行货币政策效果是有限的,作用更大的是财政。

只有财政加大花钱的力度,才能弥补通缩下的需求缺口,才有可能逆转通缩的经济状态,让经济开始复苏向好。

但是站在国家层面,这场财政部的发布会却是非常难的。

难点在于,国家既要给市场足够的信心,又不能让老美看到我们全部底牌,让老美可以精准对我们打黑枪。

所以本次财政部发布会有1个细节:

凡是涉及增量财政政策只有定性描述,没有定量描述,这个定量描述包括“较大”,“近期最大”等等。

对照上述背景,大家就能理解这个细节的含义。

有人说,是因为按照法律规定财政部增加的预算需要人大批准,所以不可能给出定量的额度。

这个认识是不对的。

现在市场最需要的是确定性的增量预期,对于相关法律规定,这个是可以解决的。

比如财政部完全可以说,我们拟向人大申请增加XXX亿的额度等等。

如果不是有所顾忌,本次财政部发布会完全可以按照上述方式表述给与市场更确定的预期。

事实上财政部没有这么做,原因就是不愿现在给老美亮出自己的底牌。

对照上述背景,大家就能理解这个细节的含义。

有人说,这是因为按照法律规定财政部增加的预算需要人大批准,所以不可能给出定量的额度。

这个认识是不对的。

现在市场最需要的是确定性的增量预期,对于相关法律规定,这个是可以解决的。

比如财政部完全可以说,我们拟向人大申请增加XXX亿的额度等等。

如果不是有所顾忌,本次财政部发布会完全可以按照上述方式表述给与市场更确定的预期。

事实上财政部没有这么做,原因就是不愿现在给老美亮出自己的底牌。

对照上述背景,大家就能理解这两个细节的含义。

蓝部长给出的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如下:

——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

——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叠加运用专项债、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

除此之外,蓝部长还有一个重要的表态:

我再补充一点,逆周期调节绝不仅仅是以上的四点,这四点是目前已经进入决策程序的政策,我们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现在我们根据上述蓝部长的表态,然后尝试回答几个问题:

其1,上述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表达什么倾向,要解决什么问题?

其2,上述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能否逆转当前经济通缩的状态?

其3,房地产能企稳止跌吗?

其4,对未来股市走势有何影响?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是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

这个较大规模是多大呢?后面在提问环节,部长表态是近期最大。

我查了一下,近期我们化债力度最大的阶段是2015年—2018年,4年中央给地方置换债务的规模是12万亿。

结合蓝部长表态,那么这一次置换化债力度会超过2015—2018年这个阶段,也就是超过3万亿一年的力度。

具体额度多大,这个要等10月底全国人大批准后才能知道,我估计可能会达到5万亿左右一年的力度。

那么这么大的化债力度对经济影响有多大呢?

这次给地方化债主要是针对地方隐性债务,也就是地方平台公司(类似城投公司)所欠的债务。

这类平台公司负债对象主要是金融机构以及基建企业,也就是说中央给地方这笔巨大的化债额度一部分会回到金融企业,一部分会回到基建企业。

回到基建企业的资金可以视为回到市场,这对于经济只能是间接性利好。

但是,当前通缩的经济状态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只有财政拿出大量真金白银出来才能填上需求不足的缺口,才有可能拯救经济。

财政即使拿出大量资金给地方化债,这个部分化债资金也会流入到市场上。

但是,这个与财政直接花钱制造需求还是有区别的。

撇开房地产不论,要填补需求的缺口那么财政要拿出多少钱呢?

我来给大家算一算账。

我们以2023年为样本。

今年1-8月居民部门与企业部门累计新增贷款14.43万亿,同比2023年少3万亿,而政府债券累计新增5.64万亿,同比2023年增加了6800亿。

以上两者叠加,新增贷款的缺口就是2.32万亿。

按照目前趋势,今年后几个月居民与企业部门债务收缩趋势很难逆转。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也就是财政必须填上这个缺口,所以财政现在要拿出的钱至少也不低于2.5万亿以上。

这个市场需求缺口目前财政增量政策没有任何表示,只是给大家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

“我们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也就是想象空间而已。

然后就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这个对经济影响不大,主要是防止国有银行出现系统性风险。

第三条很重要,就是房地产。

财政部给出的方案是,叠加运用专项债、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这个还是很有看点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