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阳参加这场饭局,是因为老赵要在他的公司订购25台空调和饮水机,还有3套环保电动垃圾桶。在赴饭局前,他已经做好埋单的准备。但一进包房,看到餐桌上摆着两瓶茅台时,心里还是咯噔了下。暗想,这不是想宰我吗?这老赵可没有王老师说得那么好。哎,这笔生意的利润又要降低了。
春阳不知,老赵在看到酒店老板事先为他准备的茅台时,心里也咯噔了下。他突然想到刚才学校食堂的回复,说他预支的1000元钱,足够明天请三百多个孩子吃饺子的费用。
王老师曾是春阳女儿的美术老师。他经常当着朋友面夸春阳是大孝子。可春阳没觉得自己像王老师说得那么孝顺,他只不过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老妈,将刚走上正轨的生意荒了八年。为此,妻子还跟他离了婚。春阳心里清楚,这些电器在苏宁、国美、京东都可以买到,价格也不会差异太大。王老师将他介绍给老赵,是希望老赵能照顾他的生意。
今天饭局五个人,除王老师和老赵外,还有两位朋友,老赵介绍他们时简单模糊。整个饭局没谈及一件生意上的事,话题基本围绕王老师在下乡支教时遇到的困难和教学趣事,山区的自然景观,以及菜品的细节和当下社会的某些现象。春阳对这些不太感兴趣,表面虽然随声附和,但心里不免有些厌烦。可听着听着,内心竟生出几分感动。
春阳不承想,餐后老赵会抢先付账。他瞟了眼老赵手中的账单,没算茅台酒消费3242元。春阳不由吸了口气。令他更为惊讶的是,老赵查看完账单,竟挑出餐位收了六位的毛病。
跟老赵和王老师告别后,春阳回了公司。他将起草好的合同扔进垃圾桶,重新拟了一份合同。第二天,他如约来到老赵住的商务套房,恭恭敬敬将合同递给老赵。老赵逐字逐句看完后,满意地点点头。
这时,老赵的电话响了。他犹豫几秒,按下接听键。春阳隐隐约约听对方说什么采访,老赵说:“谢谢,可我没在石家庄啊”。对方又说了几句什么,老赵说:“你们说的我都理解。但也请你们理解我。我只是因朋友去山区支教,才有缘做一点捐资助教的事儿,既不希望被宣扬,也不希望被打扰。”
老赵挂断电话,在合同上签了字。“春阳,你明天装好货,带几个安装师傅跟我去趟灵寿县。眼看夏天了,得尽快将空调给孩子们安好。”
张春阳一听电器是捐赠给学校的,冲动地说:“赵总,这份合同作废,我重新拟一份。”
老赵诧异道:“这是为何?”
“我要按进货价给您供货。”
老赵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春阳,大可不必。生意就是生意,你给我的价格已经很低了。”
岔头中心小学离石家庄有一百多公里。路上,坐在厢式货车副驾驶的王老师问开车的春阳:“春阳,你觉得老赵这人怎么样?”
春阳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怎么说呢,我觉得他有点神秘。”
“这个评价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还别说,是有那么点。三十多年前,他和我在一个学校任教,他教语文。当初我就觉得他城府很深,和我们不太一样。后来,他辞了职。至于怎么做上生意的,我也说不清。但我们一直没断了联系。前几年,他听说我志愿下乡支教,特意去学校看望我。没过多久,他给学校所有学生捐助了书包、文具盒、铅笔等学生用品。我本来想,他只是为了支持我的工作,可第二年,他又捐赠了四组办公桌椅和一千多册图书。捐赠那天,学校领导提出去县里最好的酒店招待他,可他不同意。非由他出钱,请学校食堂为全校员工和孩子们做午餐。吃饭时,他坐在孩子们中间,给他们讲故事。我估计那会儿,他又找回当老师的感觉了。哈哈……”
春阳想起昨天老赵接的那通电话,便说给王老师听。王老师说:“这事儿我知道。是《河北教育》的记者要采访他。他拒绝后,记者给我打电话,想让我帮忙说说,我拒绝了。我了解他,他不会同意的。”
“为什么啊?”
“去年省政府颁发给他的捐资助教先进个人奖牌,还是我代领的,现在还在我家里放着呢。如果我们不是几十年的朋友,我肯定认为他在装……”王老师语声放缓,“老赵曾说过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
“他说什么?”
“他说,他只想做点心中的好事,不想做成别人眼中的好人。”
王老师和春阳聊天的同时,老赵坐在厢式货车后面的商务车里,望着路边一闪即逝的树木和繁花,思绪纷乱。他想起妻子在他出门前流露出隐忍的幽怨,想起那些灵魂陷进黑洞的深夜。可这些芜杂的念头,很快被氤氲着饺子热气的三百多双如纳木错湖水般清澈的眼睛湮没……
《两瓶茅台和一顿饺子》首发《作品》2024年6期,《微型小说选刊》2024年12期转载;《作家文摘》2024年7月12日转载;《小说选刊》2024年8期转载;《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9期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