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灵宝市西闫乡东古驿村王氏家谱再序
用户黄河岸边老农
2024-08-27 11:41:08
 #新星计划4期#  #顶端秋日创作季#   #创作挑战赛五期# 
灵宝市西阎乡东古驿村王氏家谱  再序
王邦盈


堂堂正正做人,实事求是认祖,秉笔直书修谱。谱为家史,谱为史流;传信之作,遗德之书;须慎之又慎,实之又实。不论是家谱、族谱,一定要以孝道为先,以德操为本,以事实为据,以诚信为要。

王氏家族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族。据最新统计,王姓在全国有9288.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25%。数千年来王氏家族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

我们始祖开始在山西省河津县越村(经本人和河津有关知情人联系,应为现在的河津市城区街道办事处西王村,河津人把“王”读作“越”),有四个儿子。明朝成祖永乐时(1403-1425年)始祖第三子安(又名从善)于河津越村带着自己的第四个儿子赐一同南迁。越过中条山,跋涉过黄河,来到灵宝县东古驿村从新创业。到正统(英宗)、景泰(代宗)年间(1436-1457年)经历二代人。当时正值饥荒,民不聊生。先祖赐慷慨解囊,捐出粮食一千六百石,仗义周济乡党,解决了灾民的饥荒。由于先祖赐贡献巨大,代宗下旨由灵宝县知县王琸建碑予以表彰。先祖赐深受灵宝官府及广大百姓的褒奖,仁义恩德遍布灵宝乡村、集市。因此王氏家族子孙繁衍而族多(指大门、二门、三门)户盛。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传至十四代。然而因当时匪寇掠村,原有家谱遭到破坏,残缺不全。为鞭策教化子孙,甄别谬误得失,鼓舞家族士气,凝聚家族人心,十二代孙庠生开运、十三代孙庠生绍帝从二百多页残缺不全的家谱中重新整理,询问知情长辈,基本编对了以前的家谱。十四代孙庠生得时在族祖章(十二代孙)、族叔名扬、有堂(十三代孙)、堂兄永升(十四代孙监生)等人的帮助下,拿着编对的家谱,查考每户的子孙,逐门遍户进行查阅、考证、装订,列出次序,分清等级。终于编好家谱,使门第干枝分开的情况而停止。到清朝同治年间传至十七代。但清朝同治五年九月二十七日(1866年10月),村庄又遭流寇掠夺焚烧,而原有的家谱也丢失了,家谱面临宗派混乱的局面,幸亏老族谱草稿还保存着,各门(指大门、二门、三门)的门谱也在,分支的老帐也可以证明。固此族长乐太(十四代孙)选择门孙宗程(二门、十六代孙)、族孙乃龙、坤元(三门,十七代孙),根据老族谱草稿、门谱和老帐,精心编修,于同治六年十月二十日(1867年11月)重续家谱,使我宗族尊卑不乱,长幼有序,异性不能以乱宗族,而家谱也可以永远流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民国年间(1925年前后),家谱已续到二十代。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为感怀先祖之恩德,感悟扎根创业之艰难;为提高王氏家族的凝聚力,为激励后代顽强拼搏积极向上;为弥补家族家谱后续无记载的现状,二十一代孙邦盈,经过查阅老家谱和本支老帐,访问知情人,对本支家谱从新编写,从始祖安(从善)开始,续编到二十三代。又对二世先祖赐的功德碑文,十四代孙得时撰写的序及十三代孙道远写的又序进行了文字上的翻译,这样家谱的原貌及现状一目了然,也可以流传后世了。

本次续修本支家谱,历时二年(2014年2月9日至2016年3月25日)有余,电脑录入,印刷成书,二十一代孙邦雄,二十二代孙鸿博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我代表本支家族向他们表示感谢!

是为序。

丙申建卯十七日

2016年3月25日
甲辰壬申下浣
(2024年8月下旬)定稿

二十一代孙  邦盈  撰写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