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赶牲口。赶到哪儿?赶到马山口。吃牛肉,喝烧酒,大戏故事样样有……”童谣里的马山口镇隶属南阳市内乡县,是全国重点镇,位于秦岭余脉伏牛山南麓,地处内乡、镇平、南召三县交界,是中国古代重镇、名镇,融汇千百条溪流的默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全镇总面积283.2平方公里。境内,山川、丘陵、平原并存,有打磨岗、庵山等8座中小型水库,碧水蓝天,鱼跃鸭飞。云露山、唐王寨、法云寺等风景名胜与宝天曼融为一体,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历史悠久 名胜古迹众多
内乡县马山口镇之名始于东汉,迄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清康熙内乡县志》记载:“马山在内乡东北五十里,与麦子山相接,世传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徇地于此,得善马故名。”
马山口镇名胜古迹众多,有仰韶文化遗址朱岗寨,有古汉城遗址、试剑石、点将台,有法云寺遗址及古塔。
朱岗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内乡县马山口镇东南3公里茨园村,东西宽170米,南北长300米,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2至7米,构成仰韶文化独特风貌,是联系南北文化的纽带,对南北史前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南北文化的交界带,朱岗仰韶文化遗址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对比作用,于1986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法云寺塔又名圣垛寺塔,位于马山口镇西北圣垛山南麓。法云寺塔重修于明,呈七层八角棱锥状,全部由青砖砌筑而成,周基长18.4米,高23米,底部直径5.8米,层次分明,造型简洁,是一座典型的楼阁式密檐砖塔,保存基本完好,于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王寨位于马山口镇境内杏树坪村,因明代末年唐王朱聿键曾在此屯兵筑寨,故称唐王寨,目前保存尚好。
天宁寺始建于唐初,原称广济禅院,坐落于马山口镇南部闫岗村,亦称“天明寺”。宋徽宗正和元年(公元1111年),宋徽宗亲赐匾额“崇宁”。金章宗明昌初年(公元1190年)重修,更名为天宁寺,建八棱十三层砖塔一座,高九丈九尺;有寺产土地300余亩,房屋百余间,容僧人游衲200余名,香火鼎盛。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寺院办起天宁寺忠义小学堂。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寺院设内乡县第四高小学校。民国十九年,由镇平民团司令彭禹廷倡导,在天宁寺扩建房舍300余间,创建宛西乡村师范学校,兼训练地方官员。1944年冬,南阳前锋报社迁址于此,直至解放。自2003年开始,当地筹资修复天宁寺砖塔及20余间殿舍,重现古寺风貌。
马山口碑林位于内乡县马山口镇河街北端东北侧,有明清、民国碑刻22通,原镶嵌于镇政府墙壁之间,现立于镇政府门前广场西侧。其中,“邑贤候董大老爷德政碑”“潘江断案改作碑”“钦加知府衔赏戴花翎卓邑候升调碑”等碑刻,为研究马山口镇历史渊源、集市贸易、自然变故、人文资源等提供了珍贵资料,于1982年被内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光秀丽 悠悠童谣传唱
马山口镇,自然风光秀丽,人文风情浓郁,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观光。
马山口童谣在民间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影响深远。“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赶牲口,一赶赶到马山口”是豫西的“儿歌经典”“童谣至尊”。马山口童谣以儿歌传唱为载体,彰显勤学、孝廉、礼仪、亲情、和睦、博爱等传统美德,于2008年3月份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马舞是内乡县分布较广、流行较早的民间舞蹈,所用道具多以竹编、纸糊而成,从马腰处分为头尾两截,系在舞者腰上,舞时如骑马,呈徐行、疾驰、跳跃状,且边歌边舞,轻松活泼、热情奔放,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较高的民俗研究价值。2008年3月份,马山口镇竹马舞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磨岗抬装故事历史悠久、驰名遐迩,由民间求雨演化而来,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每逢盛会,抬装故事班子往往提前数月行动起来,表演蹬高跷、划旱船、骑竹马、仙女坐高台、鹬蚌相争、张公背婆婆、打狮子等众多节目。
马山铁锅是内乡工业史上最为古老、最为响亮的品牌,其生产历史迄今已有600多年之久。马山铁锅之所以闻名天下,得益于马山口的铁砂、木炭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马山铁锅生产工艺被南阳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云露山风景区位于内乡县北部马山口镇石庙村境内,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山雄、水秀、瀑险、潭幽、林密、石奇而名扬中原。云露山风景区主要景点有黑龙潭、药葫芦潭、雷劈石、药王庙、药王瀑、宝塔瀑、宝塔书院等,其中,宝塔瀑布落差126米。经过瀑布水流的天然雕琢,峡谷内的流水聚集成湖、河、潭、池,流光溢彩。
金马洞位于马山口镇河西村北部的马山坡南麓。相传,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率大将冯异领兵至马山坡西一公里处的马 山岈,与王莽军队激战。斯时,有神马从玉皇顶下破洞而出,助刘秀军队大获全胜。金马洞洞内面积6500平方米,洞深350米,遍布熔岩奇观。(全媒体记者 马苏 整理)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