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满了温馨的小院子,孩子正蹲在地上,全神贯注地观察着一群蚂蚁搬运食物。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时不时地向旁边的爸爸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爸爸则耐心地陪着孩子,认真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父子俩的欢声笑语在院子里回荡。这场景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而爱护儿童的智慧教育方式之一,便是 “赢得” 孩子,而非 “赢了” 孩子。
“赢了” 孩子往往是一种权力的争夺,父母凭借自己的权威、经验或体力,让孩子屈服。比如,在孩子和父母意见不合,对周末是去图书馆还是游乐园有不同想法时,如果父母只是强行决定,以 “我是大人,我说了算” 的态度来处理,或许表面上父母 “赢” 了,孩子听从了安排,但实际上,孩子的内心是抵触的。长此以往,这种强制的手段会破坏亲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孩子会变得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甚至故意反抗父母的意愿。他们在这种不平等的对抗中,感受到的是不被尊重,从而可能会关闭自己的心门。
相反,“赢得” 孩子则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当面对与孩子的分歧时,父母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倾听孩子的想法。仍以周末活动为例,如果父母能先询问孩子为什么想去游乐园或者图书馆,认真聆听孩子的理由,然后再说出自己的考虑,和孩子一起商量一个折中的方案,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满足孩子的部分需求,孩子会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这样的过程,是父母赢得孩子信任和尊重的过程。
在孩子犯错时,“赢得” 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至关重要。如果父母只是严厉地批评、惩罚孩子,让孩子承认错误,这只是让孩子在压力下低头,父母看似 “赢” 了这场对错之争,但孩子可能并不真正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也不会从内心深处去改正。而智慧的父母会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比如,孩子因为贪玩忘记了写作业,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贪玩的诱惑,以及没完成作业可能带来的麻烦,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和自己站在一边的,他们会更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积极改正错误,同时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
“赢得” 孩子还体现在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上。当孩子对某个独特的领域,如小众的艺术形式或冷门的科学知识表现出兴趣时,父母不要因为自己的固有观念而否定孩子。而是要支持孩子探索,帮助他们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父母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伙伴,和他们一起面对困难和挑战,这样孩子会主动向父母寻求帮助和建议,亲子关系也会更加紧密。
对孩子最智慧的教育,是 “赢得” 孩子,这需要父母放下权威,以平等、尊重、理解的姿态走进孩子的世界,与他们建立起心灵的桥梁,让孩子在爱与被爱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