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常战军
2024-09-13 08:50:15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筑牢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1.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51.8%。其中,乡镇卫生院3375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177 个,门诊部(所) 318938 个,村卫生室581964实现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全覆盖,超75%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达到基本标准。但与此同时,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依旧存在诸多短板,诸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偏弱、医保的引导性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破解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更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提供有力保障,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第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用机制和体系建设形成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政策合力,强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布局优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资源,建设优质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强化家医融合、医企融合、中西融合、校地融合和医校融合等多种医防融合模式的服务,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为亿万人民提供普惠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不断就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第二,规范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人口分布、区域位置、交通条件、就医流向等因素,加强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急诊急救、临床专科、特色科室、设备配备、住院床位等建设,配齐全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口腔、中医、护理、药学、检验、影像、康复、精神卫生防治、心理健康、公共卫生等各类适宜人才,适当提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中级、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改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和设备配备,增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及以下常规手术等医疗服务能力。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中医药服务水平,提高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开展居民心理健康指导,倡导优生优育,切实守牢保障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第三,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区域统筹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载体,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交换与保障体系建设。鼓励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机制,组织城市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县乡村巡回医疗,进一步提升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拓展远程医疗服务和互联网诊疗,推动高水平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等精准平移和下沉共享使优质医疗技术、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诊断、远程临床检验、远程会诊、健康教育医疗资源更有效地向城乡基层延伸,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实现城乡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同时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更边远地区的人群,让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

第四,完善乡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和管理,支持通过“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方式,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鼓励县医院与辖区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县域资源下沉共享,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依托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对人口较少的村可通过巡回医疗、邻(联)村延伸服务、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驻村服务等方式,促进县域医疗服务,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同质高效便民和更加公平可及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第五,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完善招生、培养、使用、待遇、编制、职称等各方面配套政策,建立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长效机制,激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完善基层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制度,稳步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规模,用好和争取编制资源,推进乡村卫生人才定向培养。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住院医师、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扩大全科医生队伍。完善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全科、儿科、重症医学、呼吸、精神科、传染病、老年医学等领域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上级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进修、集中培训、远程教育、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加大基层、边远地区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基层医疗“造血”能力。落实执业医师服务基层制度,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以人才合理流动促进均衡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专业之间人才配置差距。

第六,完善基层卫生人员管理和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实行完全个人账户,采取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按照基金和业务经办分开管理的运行机制,达到国家规定退休条件后,办理乡村医生退休手续,养老保险金实行社会化发放改革完善基层医务人员评价机制,坚持分层分类评价,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增强基层医务人员岗位吸引力。

第七,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充分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科学合理确定基本医保保障水平,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行差别化支付政策,加大力度推行同路径病种在不同医疗机构的差异化医保支付和报销政策,促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助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引导参保群众基层就医,提升待遇可及性和待遇享受便捷度。同时统筹发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效能,对困难群众资助参保,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或财政补助予以全额或定额资助。

第八,完善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整合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流动趋势相衔接、以需求为导向配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引导优质资源向基层和群众身边倾斜力度延伸,扩大公益性和基础性服务供给,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老年人使用场地设施和器材提供必要帮扶,为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便利。完善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构建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全民健康基石,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

常战军丨顶端新闻特约专家,郑州市知名社科专家,入选郑州名人档案库。

         王超颖丨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