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志愿服务知识课堂 | 志愿服务法治与政策(十)
志愿郑州
2024-11-05 09:15:55

三、《志愿服务条例》的主要内容

从立法结构上看,《志愿服务条例》分为总则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措施法律责任附则,共6章44条,以下择要介绍其立法内容。

(一)志愿服务治理体制

《志愿服务条例》第5条规定:国家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与志愿服务有关的工作。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有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也就是说,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是本级志愿服务工作的协调机构;各级民政部门是本级志愿服务工作的行政管理机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与志愿服务有关的工作;有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志愿服务治理体制,赋予了志愿服务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志愿者权益保障

保障志愿者权益是《志愿服务条例》的立法宗旨之一。条例赋予志愿者如下权益:(1)选择权。第11条规定,志愿者可以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自行依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知情权。第12条规定,志愿服务组织招募志愿者时,应当说明与志愿服有关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以及志愿服务的风险。(3)拒绝权。第15条规定,志愿服务组织不得要求志愿者提供超出其能力的志愿服务,这意味着志愿者有权拒绝其无法胜任的服务。第25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行指派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服务,也就是说,志愿者可以拒绝摊派。(4)培训权。第16条规定,志愿者参与需要专门知识、技能的服务,有权获得教育和培训。(5)求助权。第17条规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志愿服务组织应提供必要条件予以解决。(6)隐私权。第20条规定,未经志愿者本人同意,不得公开或者泄露其有关信息。(7)获取证明权。第19条规定,志愿者需要志愿服务记录证明的,志愿服务组织应当依据志愿服务记录无偿、如实出具。(8)监督权。第26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志愿者)发现志愿服务组织有违法行为,都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9)获得表彰权。第32条规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奖励。(10)就业优先权。第32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11)优待权。第33条鼓励公共服务机构等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给予优待。

(三)志愿服务促进措施

促进志愿服务发展是《志愿服务条例》的立法目的之一。纵览《志愿服务条例》,促进志愿服务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志愿服务提供指导和帮助;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所需资金,促进广覆盖、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志愿服务。(2)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3)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培养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实践学分管理。(4)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运营管理。(5)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志愿服务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6)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依法予以表彰、奖励。(7)国家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8)鼓励公共服务机构等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给予优待。(9)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统计和发布制度。(10)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传播志愿服务文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四)志愿服务法律保障

《志愿服务条例》第五章单列法律责任,对侵犯志愿者隐私权、利用志愿服务营利、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方面违法以及行政部门失职渎职进行问责,为规范志愿服务提供法律保障。问责事项主要包括:

(1)侵权问责。第36条规定,志愿服务组织泄露志愿者有关信息、侵害志愿服务对象个人隐私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进行整改;情节严重的,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2)营利问责。第37条规定,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向志愿服务对家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的,由民政部门根据情节予以警告,责令退还收取的报酬,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并处所收取报酬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等行政处罚。第39条规定,对以志愿服务名义进行营利性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由民政、工商等部门依法查处。

(3)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违法问责。第38条规定,志愿服务组织不依法记录志愿服务信息或者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的,由民政部门根据情节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责令限期停止活动等行政处罚。

(4)行政部门失职渎职问责。第40条规定,各级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的,由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1)强行指派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服务;2)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3)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给予处分。#志愿服务##大美郑州#

来源: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组编志愿服务实务丛书《志愿服务概论》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