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李国现:读书四问【第七届“铁荷杯”文学大赛征文】
新文学青年
2024-11-18 19:28:57


1357     主        编:安建功

执行主编:李天赐

第七届“铁荷杯”文学大赛征文

今天我来谈一谈关于读书的四个问题:一、为什么读书;二、读什么书?三、怎么读书?四、我主要读过什么书?

今天站在这里,我还是有些心虚的。扪心自问,我是一个成功的读书人吗?我觉得愧不敢当,诚惶诚恐。今天我的发言也不是什么高明的见解,只能算是野人献曝吧。

一、为什么读书

图片

关于为什么读书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前人有过一些论述。孔夫子曾经在自家的庭院里和蔼可亲地对儿子孔鲤循循善诱地讲:“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书本上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和交际的工具。书本知识可以让我们生发感想、观察社会、与人交睦、表达怨言,还可以用来侍奉父母、侍奉君主、增长见识。

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在《劝学》里边,阐述学习的意义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无行无过矣。”

北宋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应当是我们读书的宗旨。

南宋朱熹在《观书有感》的诗里,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把书比喻作半亩大小的方塘,这方糖里有水,水,可以照映天光云影;书为什么可以给人清澈的智慧呢?因为它有源头活水,而这书本的源头活水,就是活生生的大千世界,就是芸芸众生的生活万象。

毛泽东从小立下改天换地的伟大理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何处不青山?”周恩来从小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所谓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梧桐一叶、天下知秋,是因为读书人可以从书中看出盛衰兴亡的道理和规律,找出为生民开太平的金钥匙。

拿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来说,我们更是分明可以看到读书给我们个人、给我们的家庭家族、给我们的国家民族带来的巨大的变化。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农业社会里,社会人口的大多数被剥夺了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我们之中许多人的祖先,很可能数千年来世世代代都享受不到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再发展到普及化教育阶段,其深远意义不可估量。拿破仑一世所说的“东方睡狮”已经觉醒,泰戈尔老人所说的“中国和现代文明的结合”正在“迸发无穷的力量”。无数的人们通过读书改变了自身命运和家庭命运。

为什么读书?一言以蔽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语)。

二、读什么书

图片
图片

读书在用,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什么书,必须有所选择。古今中外典籍浩如烟海,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读尽天下书。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智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何况人生不光只有读书一事,既需要读万卷书,还需要行万里路。

以年龄分,童蒙少年代表萌芽文化,青年代表时尚文化,中年代表主流文化,老年代表传统文化。文学有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而生与死、爱与恨、贫与富等则是文学永恒的母题。小孩子适合读神话童话之类的书,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书;青年最适合读诗歌,以培养昂扬奋进之精神;中年更适合读小说和戏剧,以期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老年更适合读散文,哲思妙语不择地,随心所欲不逾矩。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中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师旷语)青少年时期是人读书的黄金时期,既没有生活压力的负轭,又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一定要“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20余年前,跨世纪之际,《亚洲周刊》评出“20世纪华语小说100强”,鲁迅先生的《呐喊》众望所归名列第一,《彷徨》名列第三;巴金的《家》、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余华的《活着》等好作品赫然在列。

为什么人们喜欢读这样的好小说呢?因为这些书让读者照见宇宙、照见社会、照见他人和自己的人生,引导人们判断孰是孰非,指导人们选择何去何从。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这些诗歌也都告诉我们: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青少年时努力读书的自己。

三、怎么读书


图片

古人说:开卷有益。

然而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

因为“读书可以培养各种能力,包括愚蠢”。

所以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理解:不善读之则可以把人给医蠢。史书记载:诸葛亮和他的同学们一起读书时,其他同学务于精熟,亮独观其大略。陶渊明曾言: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与卧龙先生的“观其大略”,有异曲同工之妙。王大绩先生根据读书的目的把读书分作休闲式读书、浏览式读书、文章学阅读、信息学阅读、研究性阅读等读书方式。

苏东坡先生独创“八面受敌读书法”。八面受敌读书法‌是‌苏轼提出的一种高效阅读方法,旨在通过分解阅读目标,集中精力逐个研究,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深度理解。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每次阅读时设定一个具体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反复阅读,逐步深入理解书籍内容。

苏东坡书读得好,是世所公认的。东坡先生得益于庄子最多,他自己说:“吾昔有见于中,口不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苏东坡的文章“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得益于读《庄子》定然多多,受益匪浅。

所以今天我们读书一定要有所选择,要讲方法。

四、我主要读过什么书

图片

我的课外阅读是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的。那时候我已经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父亲给我拿回去了《西游记》《三国演义》《前汉演义》《五代史演义》《明史演义》等古代长篇小说,还有“三言二拍”,还有当时的一些文学杂志如《芒种》《山花》《江淮文艺》等。那个时候我开启了我的课外文学阅读之路和写作之路。

我读书的黄金时期是在上高中的几年里。我初中的那几年因为疾病缠身一直被误诊,生命迅速坠入沉重而漆黑的无底深渊,泥菩萨过河……往事不堪重提。

高中那几年的确就像是一只鱼儿畅游在宽广而清澈的荷塘。我父亲由于工作所需,每年有300元的巨额款项用于公费订阅文学类刊物,常年订阅《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十月》《当代》《收获》《芙蓉》《剧本》《人民画报》《新华文摘》《名作欣赏》《文艺报》《中篇小说选刊》《文艺报》《文汇报》《诗刊》《电影文学》《莽原》《奔流》《小小说选刊》《百花园》《牡丹》等文学刊物。这是我课外阅读的宝库。忘怀阅读,使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许多作品,如路遥《人生》,莫言《红高粱》,乔良《灵旗》,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苏童《妻妾成群》,贾平凹《小月前本》《商州初录》《浮躁》《古堡》《腊月.正月》,席慕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赵本夫《绝唱》,李存堡《高山下的花环》,韩静霆《凯旋在子夜》,李晓(巴金之子)《继续操练》,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韩少功《爸爸爸》,刘心武《班主任》《公共汽车咏叹调》,冯骥才《神鞭》《三寸金莲》,邓刚《迷人的海》,陆文夫《围墙》,高晓声《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刘震云《塔铺》等等。永远感激和怀念那个生产力和思想大解放、文学处于社会中心地位的八十年代,众神欢腾,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精神的殿堂。

进入生活程序之后,特别是成为小小白骨精之后,一年到头都是十字路口摔一跤——八下扑,以至于能够用于读书的时间十分有限,这十分珍贵,当然也读了一些对自己来说十分重要的书,例如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李佩甫的《羊的门》,王跃文《国画》,贾平凹《废都》《土门》《暂坐》,陈忠实《白鹿原》,莫言《檀香刑》《生死疲劳》,余华《活着》,迟子建《额尔古纳和右岸》等等;还有一些外国小说,例如《简爱》《傲慢与偏见》《玩笑》《生活在别处》《不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笑忘录》《为了告别的聚会》《白夜》《鼠疫》《悠悠岁月》等。《鼠疫》还是女儿向我推荐、给我购买的。

诸如此类,有的像树开花结果,有的像落红化作了春泥,有的像冰雪化作了春天。这灵魂的花园,是我最为珍爱的地方。

(2024年9月7-8日)

作者简介:李国现,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汝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