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赫尔巴特 “五段教学” vs 蔡元培 “兼容并包”,哪个好? **
于成泽
2025-05-23 11:47:25
“教学就得遵循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环环相扣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务主任老张猛地拍了下会议桌,教案散落一地。
“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理念才是教育真谛!思想自由碰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按部就班只会束缚学生!” 年轻教师小李涨红着脸反驳,手中的《蔡元培教育论著选》重重砸在桌上。
“我们年级用五段教学法,学生月考平均分提高了 15 分,这就是科学教学的成果!” 老张调出成绩单,手指重重戳在数据上。
“那又怎样?” 小李播放起某创新学校的课堂视频,画面里学生们正围绕不同学术观点激烈辩论,“兼容并包的环境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才能真正激发!”
会议室里火药味十足,这场关于教育理念的激烈争吵,恰似一道闪电,劈开了赫尔巴特 “五段教学” 与蔡元培 “兼容并包” 的理念迷雾。在教育实践中,究竟哪种理念更能助力学生成长、推动教育发展?
赫尔巴特的 “五段教学” 法,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有序的、系统的过程,通过五个明确的阶段,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形成观念。“预备” 阶段,教师通过提问、谈话等方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提示” 阶段,教师清晰地呈现新的教学内容;“比较” 阶段,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点;“总括” 阶段,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概念和结论;“应用” 阶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授历史课程中 “工业革命” 这一内容时,教师在预备阶段,会提问学生关于手工工场生产的特点,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接着在提示阶段,详细讲解工业革命的背景、重要发明等新知识;然后通过比较阶段,将工业革命前后的生产方式、社会生活进行对比;在总括阶段,引导学生总结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意义;最后在应用阶段,让学生分析现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知识的传授上具有较强的规范性。
蔡元培的 “兼容并包” 理念,则主要体现在他对教育思想和学术氛围的营造上。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单一思想主导的局面。在北大,他邀请不同学术观点、不同政治立场的学者任教,既有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陈独秀、胡适,也有坚守旧文化的辜鸿铭;既传播西方民主科学思想,也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在这种开放包容的环境下,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多元的思想,自由地进行学术探讨和辩论。例如,在哲学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听到不同学者对儒家思想、西方哲学的不同解读;在文学领域,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倡导者各抒己见。这种 “兼容并包” 的理念,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创造力,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人格的人才。


从教育实践效果来看,两种理念在不同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赫尔巴特 “五段教学” 法在知识的系统传授和教学效率提升上表现突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对于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如数学、物理等,五段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按照五段教学法,先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的数学概念,再详细讲解概念和公式,引导学生对比相似概念,总结解题方法,最后通过大量习题巩固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快速掌握解题技巧,在考试中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五段教学法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步骤和规范,有助于他们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蔡元培 “兼容并包” 理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多元文化素养方面成效显著。在现代大学教育中,许多高校借鉴这一理念,营造开放的学术氛围。一些大学开设跨学科课程,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举办各类学术讲座,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分享观点。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能够从多元视角思考问题。例如,在一场关于城市规划的讨论中,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从空间设计角度提出方案,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则从社区文化和居民需求方面进行补充,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考虑成本和效益问题,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了更完善的解决方案。这种理念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能力。
然而,两种理念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赫尔巴特 “五段教学” 法过于强调教学的程式化,可能会限制教师的教学创意和学生的主动性。在固定的教学步骤下,教师难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也容易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自主探究和创新的空间。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蔡元培 “兼容并包” 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思想整合和价值引导的挑战。多元思想的碰撞虽然能够激发创新,但也可能使学生陷入思想混乱,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此外,对于教育资源有限的学校来说,难以真正实现全方位的 “兼容并包”,在师资、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赫尔巴特 “五段教学” 与蔡元培 “兼容并包” 并非是绝对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以赫尔巴特 “五段教学” 法为基础,确保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适当引入 “兼容并包” 的理念,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高等教育阶段,以 “兼容并包” 理念为主导,营造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同时借鉴 “五段教学” 法中关于知识系统传授的优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赫尔巴特 “五段教学” 和蔡元培 “兼容并包” 都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不能简单判定哪种更好。在教育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这两种理念,让它们共同发挥作用,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文章从理念内涵、实践优势、局限性及融合方向对两种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若你觉得案例不够丰富,或想调整论述角度、增减字数,欢迎随时和我说。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