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河南在保持对腐败凌厉攻势的同时,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形成从高压惩治到问题整改、系统治理的完整闭环,不断取得纯洁肌体、强化监督、净化生态、促进发展综合成效。这些丰富实践,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全党上下誓将斗争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也映射出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落实一体推进“三不腐”方针方略,持续释放治理腐败效能的不懈努力。
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往往相互交织渗透,必须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抓。反腐败斗争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行为盯住不放、坚决亮剑,有力保障全党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做好“后半篇文章”,同样要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重要着力点。无论是开展类案分析、提出纪检监察建议还是进行警示教育,都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是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案件治本功能的应有之义,更是纪检监察机关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要通过严肃查办案件、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有效化解腐败问题背后的政治风险,消除政治隐患,维护党和国家政治安全,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一贯到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割掉“毒瘤”,更要清除“毒源”。当前,腐败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一些地域性、系统性、行业性腐败问题显现出来,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花样翻新,如果不从源头强化治理,腐败将会陷入查不胜查的境地。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是铲除腐败滋生土壤条件、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的重要方法,也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内在要求。要在查办案件的同时,强化系统观念,通过把惩、教、改、治贯通起来,努力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整改一域、治理一方,实现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的提升拓展。地域性、系统性、行业性腐败,往往有深层次体制机制原因,要用好类案分析等方法,深挖病灶、精准开方、靶向施治,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最终祛病除根。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要强化研究剖析,充分认识和把握其特点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坚决不能让其披着“隐身衣”、自鸣得意地兴风作浪,牢牢把握住反腐败斗争主动权。
反腐败斗争从来都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无论是查办案件,还是做好“后半篇文章”,都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服务高质量发展。腐败助长权力寻租、官商勾结,扭曲市场关系,增加交易成本,破坏公平正义,不仅是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甚至会导致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退化。要通过查办案件,把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蛀虫”揪出来,也要通过标本兼治,消除腐败导致的市场扭曲、监管缺失、分配不公等问题和隐患,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从各地实践看,许多腐败问题的发生,都与权力配置不科学、行使不规范、监督不到位有关。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做好“后半篇文章”,查找权力运行风险点、制度建设薄弱点、监督管理空白点,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清除监管盲区,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以权力的科学配置、正确行使、有效监督,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20期,作者:师长青)
来源 ∣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