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墨香深处是师恩
河南二月姐
2025-05-23 20:14:41
墨香深处是师恩
      马桂英
    5月20日,金色的阳光毫不吝啬地倾洒大地,热烈地亲吻着每一寸土地。这一天,气温创下历史新高,仿佛连天气都在呼应着炽热的爱意。
    "砰"的一声,我急急地推开写作班教室的门,一股沁凉的气息瞬间扑面而来。我停下匆忙的脚步,惬意地舒展身体。抬眼望去,教室里只有杨老师一人。一束调皮的阳光穿过窗户,温柔地笼罩着她,让她全身散发着温婉动人的光芒。她嘴角上扬,一句"早上好",为这一天注入了满满的美好。
    课堂上,杨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着她几十年来积累的写作秘籍,那些宝贵的方法和技巧如珍珠般一一呈现。当她邀请孟小虎同学上台分享"真实与虚构的权衡"心得时,台下的同学们都心照不宣地笑了——大家都记得孟小虎每次分享后总爱说的那句"我都是瞎说的"自谦话。
     只见孟小虎自信从容地走上讲台,条理清晰地讲解着。分享接近尾声,他话锋一转,开始细数这一年来杨老师给予的帮助与指导,以及自己在老师教导下取得的进步。那些过往的点点滴滴,在他的讲述中鲜活起来,他满脸笑意,言语间满是骄傲。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一次,我们没有听到那句熟悉的调侃。只见他双手交叠放于身前,向着杨老师深深鞠躬。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紧接着,掌声如潮水般响起,一个、两个,最后汇聚成一片热烈的掌声海洋。这一幕,也悄然打开了我的记忆闸门……
     初入写作班时,我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满是紧张、迷茫与胆怯。杨老师向我伸出温暖的手,给予我安慰、鼓励与引导。她对我说:"你只要坚持我手写我心,把对事物的观点和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就好,大胆写,有我呢!"此后,每个深夜发送的初稿,总会在晨光熹微时化作满是批注的美篇。当我终于懂得改稿如雕琢璞玉的艰辛,才惊觉她眼底日益浓重的倦意。即便我刻意避开深夜打扰,次日清晨依然能收到带着墨香的修改稿。那些妙笔生花的词句,那些直指人心的主题,如同春雨,滋养着我干涸的文思。我曾对她说:"杨老师,您在无私地为我们做嫁衣。"她只回了我四个字:"我心永恒。"那一刻,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一股暖流缓缓漫上心头。
     上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包的文章,却在结尾处犯了难。杨老师说:"发过来,让我看看。"没过多久,她就帮我完成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完美结尾,每一处都精准地契合我的想法,仿佛那就是我内心深处最想表达的内容。原本平淡的文章,经她之手,就像一个乞丐穿上了华丽的华服,瞬间焕发出耀眼的光彩。我兴奋地把文章转发到家庭群里,爱人看到后,疑惑地问:"这是你写的文章?"我赶忙说:"是杨老师改得好!"他调侃道:"你为啥不写写你的杨老师?"我有些难为情:"我的语言太匮乏,文学素养也低,不敢在鲁班面前班门弄斧。"他笑着打趣:"这就像在毕加索面前画肖像。"
    她不仅是授业恩师,更是心灵的摆渡人。某个心绪郁结的夜晚,电话那头传来她温柔的声音:"你要觉得人生太苦,就读读徐文吧。"她娓娓道来徐渭跌宕的一生——八次落第的寒窗苦,九死未悔的文人骨,"笔底明珠无处卖"的孤傲与坚守。那些跨越时空的故事,经她讲述,化作疗愈的良药。夜渐深时,我枕着她的温柔话语入眠,梦里都是月光般的暖意。
    岁月在墨香中悄然流转,那些被悉心打磨的文字,那些深夜长谈的慰藉,都化作心底最深的感激。此刻,我在心底深深鞠躬,愿这跨越时空的致意,能揽住如朝晖般温暖的师恩。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