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这剧最近爆火,朋友圈都在刷,连我妈广场舞都暂停了,就为了追剧。这剧讲的是70、80年代苏州一家棉纺厂的故事,家长里短、邻里关系,看着特亲切,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
那个年代,物质条件虽然不咋地,但人情味儿浓啊。不像现在,对门住着谁都不知道。剧里,邻里之间那点小九九,简直演活了。张阿妹为了多收红包,给自家孩子多准备了几个,宋莹和黄玲立马就看穿了,两人眼神一对,那默契劲儿,绝了!黄玲掏红包那段,更是笑死我了,慢吞吞地,还特意把最上面那个不一样的红包隔开,里面装的不是钱,而是一张五毛钱和作废的公债,专门留给张阿妹偏袒的女儿。哎,这些小心思,谁小时候没干过啊?
这剧的成功,就在于它抓住了时代的脉搏。70、80年代,是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改革开放,这些大事儿都在剧里有所体现。庄家和林家,两种不同的家庭,代表了当时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庄家比较传统,重男轻女,婆媳关系也比较紧张。林家则比较开明,夫妻俩相互扶持,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其实,这两家也代表了当时社会上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种是保守的,墨守成规;一种是开放的,勇于尝试。就像林武峰下岗后南下,宋莹开卤味店,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剧里的人物塑造也很成功,每个角色都特别鲜活,就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闫妮演的黄玲,泼辣能干,又有点小心思,特接地气。蒋欣演的宋莹,刀子嘴豆腐心,热情又仗义。还有郭晓东演的庄超英,李光洁演的林武峰,都演得特别好,让人印象深刻。
这剧的细节也很到位,从服装、道具到场景,都还原了那个年代的风貌。缝纫机、二八大杠、搪瓷盘、条纹衬衫,这些老物件儿,勾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啊!就连拍摄地,都是真找了个有年代感的小巷子,而不是临时搭建的,可见剧组的用心。
《小巷人家》不光讲家长里短,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对普通人的影响。庄家的儿女都考上了大学,庄图南继续深造,庄筱婷和林栋哲考上上海交大后谈起了恋爱,李佳为了落户上海进了规划局。这些年轻人的故事,展现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少年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现在很多电视剧,不是婆媳大战,就是小三上位,剧情狗血,看得人脑壳疼。《小巷人家》不一样,它用平实的镜头语言,讲述了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刻意煽情,却让人感动。这或许就是它能火遍全网的原因吧。
这剧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那个年代的人,虽然物质条件不如现在,但他们精神上很富足,对未来充满希望。不像现在,很多人感觉压力山大,迷茫焦虑。哎,这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