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专访大康会客厅主理人杨大康
顶峰头条
2024-10-14 12:30:52

原标题:“我愿做那片树叶,遮蔽锋芒建立信任”——专访大康会客厅主理人杨大康

“我希望利用这个小小的平台用转述、对话的方式,把我这些年认识的优秀、靠谱的以律师为主的1000个法律人介绍给大家。相信在推广他们的同时,会让你对这个群体有个相对客观的认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总会在未来某个时刻不知不觉帮助到你,也许透过树叶的阳光,才能直视并感到温暖吧。若是这样,我愿做那片树叶,遮蔽锋芒建立信任”对于杨大康来说,从“最懂律师的出版人”到大康会客厅的主理人,不仅是职业生涯的转场,更是对人生理想、价值的一种追求。他以对律师群体独特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短视频平台开辟出一片独特的天地。

近日,笔者有幸专访了自媒体大康会客厅主理人杨大康。杨大康,知名法律图书策划人,京都刑辩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分会副秘书长、北京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研究会·涉企疑难案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其策划的法律类畅销图书包括田文昌律师演讲集《田文昌谈律师》、检察官赵鹏的《刑事出庭修炼手册》、《大律师许兰亭办案全程指引》、钱列阳律师《金额犯罪辩护逻辑》、丁一元律师《跨越山丘》、杨矿生律师首部作品《刑辩实战》、翟建律师《刑辩往事》、臧德胜《有效辩护三步法》、娄秋琴律师《守住底线》、葛鹏起律师《辩点闭环四步法》、康达所系列图书、盈科所《“盈”的秘密》系列图书等。人物专访有宋鱼水法官、田文昌律师、罗翔教授等。

缘起与抉择

杨大康,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2007年毕业后进入法律出版社工作,做了16年的图书策划。其间,又做了3年国家级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过去16年,他从默默无闻的小编到法律圈内广受好评的资深策划人。他合作过刑事实务领域几乎所有知名律师,田文昌律师、许兰亭律师、钱列阳律师、翟健律师、杨矿生律师等头部刑事辩护律师的代表著作均由他量身策划。他与近万名律师作者和读者建立了信任的关系。

行内人认为杨大康是“最懂律师的出版人”,但他说自己愧不敢当。在杂志社做总编辑时,他有幸访谈了法律行业不同领域的领军人物。与律师相处久了,自然了解他们真实的一面,在访谈中,他们的人生启发了他,并让他找到他们成就的初心——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

2017年,杨大康在给田文昌律师策划《田文昌谈律师》这本书的时候,田老师说曾经一直想做一件事,就是想问社会各界的人对律师的理解,当时没有实现。后来,杨大康与该书的编者杨大民(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一拍即合, 做了一个当时还没有抖音、快手,短视频尚未兴起时代的“大民大康微访谈”视频栏目。

该栏目就是用手机短视频记录各行各业的人对律师的理解,当时采访了田文昌律师,还有著名演员唐国强老师、著名喜剧演员潘长江老师,以及硬笔书法家庞中华等不同的行业人他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律师的看法,当时做了60余期。这成为他的一个理想,想用视频方式记录中国律师的真实状态。

但多种原因,到了2018年年底这件事情就搁置了,后来一直试图继续做这件事,但传统纸质媒体平台难以实现。2023年,他辞掉了出版社的工作,进入了短视频赛道,创立了大康会客厅这个自媒体平台,以视频对话方式,对以律师为主的法律人进行短视频为载体的访谈。

他发现,在短视频这个平台,找不到大部分法律行业内高手的踪影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这样的现状是通过这个几亿人的平台,找不到真正想找的律师反而在专业壁垒之下,因陌生而产生的偏见与隔阂也随之出现。

他更想用大康会客厅这个短视频平台推广更多优秀靠谱的法律人,消弭隔阂与偏见。

初心与使命

杨大康说,他学生时代选择学习法律跟两个人有很大关系。当时影响他最深的两个人一个是法学家江平,一个是著名律师田文昌。江平教授的学者风骨和田文昌律师的人格魅力,对于他们这一代人影响很大。20多年之后,在大康会客厅与自己的偶像田文昌律师面对面的对话时,他兴奋且紧张。访谈非常顺畅,用了40分钟就顺利完成了。前期没有设定具体的问题,完全是简单的提纲加上即兴的发挥。对于一些很有深度的法律问题,田老师能够深入浅出地予以表达,虽然语言是通俗的,但法理是深厚的。这一期 “破圈”了, 几个平台达到了60多万的播放量,有更多行业外的人了解了田文昌老师和刑事律师的很多重要理念并为之点赞和分享。他认为这一期访谈,无论是内容的长度、要点都是非常精准的,非常符合短视频传播规律。

杨大康说,他的理想是想在退休之前,对话1000个优秀靠谱的法律人。

谈及动因时,杨大康说,近两年随着短视频的发达,老百姓对于法律人、律师开始接触了,但是某种程度上对法律人、律师的风评负面较多。这与他之前接触的作者和读者是有很大差异的,存在极端偏见。他说做这个事儿一方面是实现他的理想,就是做法律人背后的推广人;另一方面想通过他的平台,让更多的老百姓和民众能够更加客观的认识律师和法律人,认识现实中的法律人是怎样的,消除隔阂、建立信任,进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谈及近期访谈安排,杨大康说,近期大康会客厅有采访“一老一小”的计划。

所谓“一老”,就是采访一些德高望重的法学家,以及在律师界做过贡献的前辈,这些人在当时绝对是顶流, 但很多年轻的法律人对他们并不了解,因为时代变得太快了。他想无论是行内还是普通大众都应该了解这些历史。从行内来讲,了解他们从事律师工作,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积淀,这是一个必修课。从行业外来讲,应该了解这些法律人作出的贡献从而更加了解我国这些年法治的进步以及背后的故事,这是极其有意义的。

“一小”是重点关注一些中青年法律人。有很多中年法律人都很优秀,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他们有他们的生存之道,以及他们遇到的困难和诉求,也想让他认识的律师前辈和大咖了解他们的状态,以及在未来这些中青年律师他们的模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专业让更多有需求的人知道,这对他们来说是扶持和鼓励。

现状和发展

谈及律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杨大康说,首先,法科生在法学院的时候往往是理想主义者,当从事实务工作之后会慢慢地转化成一个现实主义者。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没有褒贬评价的,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律师在坚持自己情怀的基础上,会在现实中做一些调整,这就导致有一部分律师从最初的理想到后期的不适应,到最终的法律意义上的内心平衡。但这种转化 在不了解这个行业的群体中,就容易产生认识的偏差。正如田文昌老师在访谈中所说的重要理念法律的本质不是正义是秩序。律师群体在这个法治维护的过程中是追求正义的过程,而不是达到正义,这个特点导致了民众对律师认识的偏差。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律师群体,目前超过70万, 未来可能会达到100万。

中青年律师关注的就是一个案源问题,律师行业与医学、金融行业特别相似,需要一个长期实践过程,才能提升能力和水平。大部分青年律师需要探索一种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而如何找到这条路,对自己作出一个定位是至关重要的。

杨大康说,他接触的律师大部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但是普遍缺乏推广和营销能力。他认为推广不是夸大其词,而是充分地让自己的专业和优势让更多的人看见,而且在谈案过程中,往往缺乏与客户有效沟通的能力。比如做事情不够灵活、不懂变通、不懂得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仅仅从法律专业上分析问题,没有全局的去考虑客户的利益。这就导致当下大量的法律咨询公司的出现。从普通群众来讲,法律咨询公司更符合他们的需求,但现实是法律咨询公司也存在种种弊端,这个是年轻律师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个律师除了专业好,还要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各种因素结合,才能和客户建立信任进而发挥自身的价值,这也是需要提高的地方。(文/图刘一龙 胡乃全)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