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洪亮吉:机声灯影里成就的一代文学家
马应福
2024-08-29 09:49:02

洪亮吉(公元1746年—公元1809年),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著有《卷施阁诗文集》《附鲒轩诗集》《更生斋诗文集》《汉魏音》《北江诗话》《春秋左传诂》等。

慈母辛劳育子

洪亮吉1746年生于江苏常州。母亲蒋氏出生于书香世家,五岁就能背诵《毛诗》《尔雅》等古代文学方面的必读书,稍长熟读汉魏六朝乐府、古词,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洪亮吉的父亲洪楚珩常年在外,有一年他因生病而返回故乡,母亲蒋氏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带领两个儿子坐船前往三十里以外的地方迎接。在洛社这个地方终于和送丈夫回来的船只相遇,此时,心情惶急的蒋英远远听到仆人们的哀哭声,顿时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她知道丈夫肯定已经去世了。痛苦万分的蒋英想投水自杀,幸亏随从的老妇人拉住才免于一死。紧接着她又数次求死,都被下人们救了回来。悲伤至极的蒋英不进饭食好多天,她想随丈夫而去,但此时大儿子洪亮吉只有六岁,如果她死了,那么丈夫留下的5个孩子该怎么生存呢?想到这些孩子,蒋英只好打起精神,决心把他们抚养成人。

丈夫死后,洪家家境日益困窘,蒋氏不分白天黑夜,寒冬酷夏,凡是有关针线缝纫、纺纱织布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都干。在儿时洪亮吉的印象里,母亲永远是在忙忙碌碌,纺线织布,常常做到深夜。在这个环境里长大的洪亮吉,非常懂事。

严格督导,谆谆教诲

因为带着5个孩子,生活无以为继,蒋英只好带着孩子们回到娘家,洪亮吉最初跟着母亲读书写字,凡是古代重要书籍如《尔雅》及各种经书中的难字,母亲都要求洪亮吉手抄认记,并定期检查督促。后来,当蒋氏看到儿子学问日深后,决定送洪亮吉到蒋氏私塾中读书,而蒋氏私塾先生因觉得蒋英家庭败落,便以私塾学生已满为由加以拒绝,无奈之下,蒋氏又带着儿子回到家乡,送他跟随乡里的教书先生读书。但乡里这位教书先生不懂得音韵、训诂之学,于是母亲就在晚上纠正他不准确的地方,常常是母亲纺织,儿子诵读,直到深夜才就寝。

成人之后的洪亮吉,常常想起母亲一边纺织一边教他读书的这段经历,为纪念母亲,他还请人画《机声灯影图》。并写诗纪念母亲:“夜寒窗隙雨凄凄,长短灯檠焰欲迷。半分纺丝半分读,与娘同听五更鸡。”

遇到饥荒的时候,蒋氏与其他几个孩子吃着粗糙的饭食,唯独让洪亮吉吃白米饭。懂事的洪亮吉又把它推给母亲,母亲再推给儿子,洪亮吉终始不吃,并哭泣不止,母亲也跟着哭泣不止,一定要儿子吃下去,有时两人相对哽咽,泪水掉到桌上碗里,最后大家都不吃饭而离开。

看到儿子这么懂事,蒋英因此更加疼爱洪亮吉,她严格加以训导督促,一刻也不放松。她还时常对洪亮吉讲述他的祖父和父亲坚守节操、刻苦励志的事迹来勉励他成长,要求儿子一言一行都要符合先人的规矩。

即使是穿衣之类的事,蒋氏也严格要求。洪亮吉长大以后出外游学回到家里,母亲蒋氏先检查他穿的衣服,如果不符合规矩,她就大发脾气教训儿子:“你这个时候就迎合时俗而迁移变化,以后怎么能够自立!”

在母亲的教导下,洪亮吉读书很认真,得到很多人的赏识。可惜的是,洪亮吉连续几次参加科举考试,一次都没有中。一直到1790年,洪亮吉44岁的时候才考中了个进士,之后他到翰林院、国史馆就任。

《蒋英家训》,遗爱后人

洪亮吉当上官后,经常给远在家乡的母亲寄回钱粮等物,很多人都来巴结他,但都被他谢绝了。有一个生意人,想曲线救国,就找到洪亮吉的母亲蒋氏,送给她500两银子,但被蒋英严辞拒绝了。之后,她马上写信告诫洪亮吉:“你只能实拿全年收入回家,如额外多收一分钱,你就不是我的儿子。”

此时的洪亮吉已经以文章和经国济民的才识扬名于世,每到一地,他都受到热情接待。可蒋氏却仍然像平常一样自食其力,省吃俭用,从不乱花儿子寄回来的钱,在有了能力之后,她还义不容辞地抚养起了侄儿。

洪亮吉对母亲十分孝顺,他虽已长大成人,还常常装作婴儿逗母亲高兴。乾隆四十一年,他辅佐浙江学政王杰在绍兴考选生员时,收到弟弟来函。他弟弟写信给他,不敢直言母亲去世,只说母病速归。回家途中,洪亮吉得知母亲已故,号啕大哭而掉入河中,幸亏得救。

母亲去世后,他三年不沾酒肉,出入不走正门,深深思念亡母。

正是因为母亲的教育,才养成了洪亮吉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使得他原本不幸的人生有了不平凡的成就,即使被发配边疆也依然不放弃创作,最终成了著名的文学家。

蒋英去世后,留下了一部《蒋英家训》。在书中,她叮嘱后人勤俭节约,她还警诫族人勿贪一时奢华,贻百年长恨,致后人衣食不济,悔之不及。尤为可贵的是,她还要后人恤孤寡,既不能为富不仁,更不能侵占贫人利益。

对此,洪亮吉和他的家人莫不严格遵守母亲留下的家训。

《蒋英家训》(节选):

平人富有富计,贫有贫计,虽勿太悭吝,但不节必侈,不俭必奢,奢侈一开,嫁娶欲挣门面,衣服要求鲜华,饮食专务丰美,丧葬不循理法,尝先人因节俭而兴,子孙由奢侈而败者,十居八九。

(编创:马应福 张岩)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