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朱元璋也做难
爱李子
2024-10-07 17:16:38
 #创作挑战赛六期#  国庆节假期,妻子看完《王昭君》,又追《朱元璋》。它是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上海宽视网络电视有限公司、上海三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冯小宁执导,朱苏进编剧,胡军、剧雪、郑晓宁、陈长海、鄂布斯·勇林、尹国华、杨洪武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我天天听《明朝那些事儿》。
       朱元璋的儿子有二十六个,此后历代帝王都无人可望其项背。
       九五至尊:嫡长子懿文皇太子朱标、嫡第四子成祖文皇帝朱棣。
       名声尚佳:嫡第三子晋恭王朱棡、嫡第五子周定王朱橚、第六子楚昭王朱桢、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第十四子肃庄王朱楧、第十五子辽简王朱植、第十六子庆靖王朱栴、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第十八子岷庄王朱楩、第二十子韩宪王朱松、第二十一子沈简王朱模、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
       荒唐无道:嫡次子秦愍王朱樉、第十子鲁荒王朱檀、第十三子代简王朱桂、第二十五子伊厉王朱㰘。
       以罪除国:第七子齐庶人朱榑、第十九子谷庶人朱橞。
       无嗣除国:第八子潭王朱梓、第十二子湘献王朱柏、第二十二子安惠王朱楹、第二十四子郢靖王朱栋。
       早夭而亡:第九子赵王朱杞、第二十六子朱楠。
       嫡长子皇太子朱标死后,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
           一,嫡长子皇太子朱标
       太祖朱元璋的出身贫寒,不得不去当和尚,后来前去郭子兴的红巾军投靠老乡汤和;不过朱元璋被郭子兴看中,留在了身边做亲兵,还将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的人生开始转折:既娶了媳妇,又有了属于自己的部队。
       1355年朱元璋与妻子马氏的第一个儿子出生,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集庆(今南京),得到长子出生的消息,朱元璋非常高兴,直接在当地山上的一块石头上刻了八个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兴奋之余,朱元璋对朱标也是给予厚望,将其当成自己的接班人来进行培养;请大儒宋濂来当朱标的老师,让朱标从小就接受儒家正统的教育,通晓经史子集的大义。
       朱标九岁时,朱元璋被封为吴王,而朱标则顺理成章地被视为吴王世子。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朱标便顺理成章被封为皇太子。
       朱标是太子,但他生性宽仁,与父亲朱元璋的狠辣手段相反,处理朝政以宽仁为本;尤其是对诸位弟弟们感情很深。若是诸位弟弟们有什么过失,朱标都会从中调解,保护弟弟们。
       正因为太子朱标兼具实力与仁慈,朝中上下文武大臣没有不佩服的;可以这样说,若是太子朱标还在,燕王朱棣就是一百个胆子都不敢造反。
       但“天妒英才”,1392年1月,朱标从陕西视察回来后,身上长了个大肉瘤,折磨得寝食难安,异常痛苦。太子朱标从陕西视察回来不久便病逝了;这让已经年过花甲的朱元璋不相信,自己苦心培养二十几年的完美太子就这样没了。
              二,选择皇太孙朱允炆
       不要说感情,作为一个从乞丐打拼到帝王的男人,一个年老见证妻子儿子孙子去世的男人,作为一个在乱世建立帝国的男人。
       亲情的比重,有多大?
       朱标的嫡长子是朱雄英,朱雄英的生母是太子妃常氏,朱标的原配;
       但长子朱雄英与太子妃常氏早早便病逝了,朱元璋将太子的庶妃吕氏扶正,朱允炆便顺理成章成为嫡子。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嫡长子、皇太子朱标病逝于南京,太祖朱元璋悲痛欲绝,下旨满朝文武百官为太子服丧一个月;但是等到去除丧服的日子,朱元璋仍旧不忍心脱去丧服;后来在朝臣们一再劝说下,朱元璋才脱掉丧服开始上朝处理朝政。
       太子朱标病逝的时候,朱元璋在东阁门召集文武百官,痛哭流涕;学士刘三吾向太祖进言:“皇太子病逝,应当由嫡系皇孙来继承大统,将来继承皇位,这才是合乎礼制规定的。”《明通鉴》:学士刘三吾进曰:“皇孙世适,承统,礼也 ”于是上意定。)
       刘三吾的话更加坚定了朱元璋要将皇位传给皇孙的决心,但也可以看得出在刘三吾提出这个建议之前,朱元璋已经如此打算了。
       朱元漳与朱允炆亲情更近,可是和明朝的千秋万代比,朱元璋如果知道朱允炆是错误选项,他会比谁都想杀了朱允炆,这才是朱元璋的铁血一生。
              三,朱元璋共它儿子
       能够让朱元璋下定决心册封朱允炆做皇太孙,是朱元璋早权衡利弊后,对大明做出的最好决定,和亲情无关。
       洪武二十五年,这一年的朱元璋65岁,在此之前,他先是经历大孙子朱雄英的早夭,那是朱元璋培养的帝王第三代。
       然后朱元璋经历了妻子马皇后的病逝,这是陪着朱元璋从无到有的女人。
       最后在四月,太子朱标病逝,年仅38岁。
       三个在朱元璋心中认定的亲人的离世,磨平了朱元璋仅剩的慈悲。
       朱元璋开始思虑,自己还能活多久?自己打下的江山该留给谁?还能留给谁?
       在思虑了五个月之后,在九月,朱元璋下诏将朱标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继承皇位。
       然后将朱标侧妃吕氏封为太子妃,这样朱允炆就有了嫡出的身份。
       为什么朱元璋会选择16岁的朱允炆继位?
       因为朱元璋,已经没得选了,在朱元璋的角度,这是他能够想到最好的人选,也是他能给天下百姓选的最好的帝王。
       长幼有序,朱标死后,该次子朱樉当选。
       看下朱樉做的事!可以用作恶多端来形容。
       ①朱樉在封地连年命令关内军民人等收买金银,军民陷入困窘,以至于卖儿鬻女,但是朱樉却下令对三百多余来王府求饶的百姓大打出手,当场杀死老人一名,捉拿了近百人。
       ②朱元璋千方百计安顿抚恤土番十八族人民,朱樉出征时,却将其中孕妇搜捉入府,使人夫妇生离。朱樉出征西番,掳走一百五十名幼女,又将一百五十五名幼男阉割,许多被阉割的男童由于恢复不好而导致死亡。
       ③朱樉在王府大兴土木,役使军民在宫中建起亭台池塘取乐,与次妃邓氏在其中折磨宫人取乐,被朱元璋斥责为“不晓人事,蠢如禽兽”。
       ④朱樉宠爱次妃邓氏,而将正妃王氏软禁于别处,每天只是用差劲的器皿装一些不新鲜的食物水果去给她食用,为了讨好邓氏,专门派人沿海布政司收买珠翠,使百姓家破人亡。朱樉曾派人制作皇后的服饰给邓氏穿,同时又将自己房中的床做成五爪龙床。五爪龙乃天子专用,故而朱元璋在得知此事后一边斥责秦王“僭分无礼,罪莫大焉”,一边又将邓氏赐死。
       ⑤朱樉在宫中常滥用私刑,割去宫人的舌头,将宫人埋于雪中冻死、绑在树上饿死、用火烧死等,秦王府内的罪人,按律应解赴京城治罪。但是朱樉害怕这些人到了南京之后,会泄露自己在封国胡作非为的事实,竟然将这些人全部灭口。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朱樉被三名老妇人下毒致死,年四十,在位共二十七年,比太子朱标多活了三年。
       朱樉死后,朱元璋命礼部尚书任亨泰定丧礼谥“愍”,仍认为他死有余辜、德行不良,赐其谥册说:“哀痛者,父子之情;追谥者,天下之公。朕封建诸子,以尔年长,首封于秦,期永绥禄位,以籓屏帝室。夫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其谥曰愍。”
       朱樉死后,余恨未消的朱元璋下令削减其葬礼规模,在其祭文中写到:自尔之国,并无善称。昵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内,贻怒于天。屡尝教责,终不省悟,致殒厥身。尔虽死矣,余辜显然。
       朱樉死后,朱元璋自己都觉得死得好。
       这样的人,怎么做皇帝?
       第三子朱棡,将人五马分尸,行事骄纵,还曾经想过谋反,被朱元璋废为庶人。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三十日己未(《明实录》作三月乙未,误,当年三月无乙未日),朱棡病死,谥号晋恭王。葬山西驼山。
       晋王朱棡则是死于洪武三十一年,比朱元璋早病逝三个月。
           四,朱棣能力品德都不错
       朱棣和朱元璋是同类,雄才大略,各方面能力都比朱允炆杰出,更适合当皇帝。但是,血统却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他的身份有待考证,他是不是真的嫡子?
       据史料记载,1389年,朝鲜使臣权近等人在北平拜谒燕王,回国后写了一本《奉使录》。里面说,他到北京燕府去见燕王,可是很不凑巧,那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燕王妈妈的忌日,燕王不见客人。
       马皇后是八月初十去世的,所以说朱棣不是马皇后亲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皇位,大家才拥护。朱棣不是马皇后的亲儿子,所以经过权衡,朱元璋作了一个异常艰难的决定:立16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就这样和皇位擦肩而过。
       其次,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驻守京畿重地,皇上说话那是一言九鼎金口玉言,如果让朱棣继位,首先朱元璋的儿子们肯定会为了皇位而兄弟反目成仇,互相残杀,其次让朱棣继位岂不是违背了自己当初的意愿,必然会引起其他藩王的不满,原先稳固的藩王体系很可能会崩塌。
        诸子争夺皇位,必然会引起大明江山的不稳,朱元璋已经年过花甲有没有那个能力管束自己的儿子们暂且不论,相必他一定不想看到诸子之间不和。
       五子朱橚,喜欢文学和医学。
       这四位都是马皇后的嫡出儿子,是朱标的一母同胞,也是最有机会登基的人选。
       其中老二早死,立老三,老四不服。立老四,老三不干,所以朱元璋让老三老四互相制衡。
       至于老五,他要做太子,也要看哥哥们同不同意。
       至于生下的二十个庶子,要么是年纪太小,没啥实力背景,根本压不住人。要么是没啥机会立功,连哥哥打不过,怎么打天下?
       看似朱元璋的儿子多,可是能选的根本没人。
       立弟弟,压不住哥哥,立哥哥,弟弟不服。
              五,大臣的意见
       东宫势力是朱元璋为老大准备的,很难说服他们改换门庭投到其他皇子门下,谁都有自己的一套人马,东宫的人们只会效忠于朱允炆,不会效忠于其他人的。如果突然让东宫屈服于其他门下,一定会引起内讧,不利于安定团结。
       关于朱标之后的立储问题,朱元璋曾暗地里征询过大臣们的意见。
       他问翰林学士刘三吾:“太子死了,皇长孙年幼不懂事。治理国家必须选对人,我想让燕王接班怎么样?”
       而作为文人出身的刘三吾却说:
       “立燕王绝对不行!如果立燕王,那么秦王、晋王怎么办?皇长孙朱允炆四海归心,大家都拥护他,您可以安心睡大觉。”
       作为文官出身的刘三吾显然是喜欢一个和自己相配,更能施行“文治”的皇帝接班,而朱允炆正合他自己的意思。
       当然,按照古代皇族的继承制度,按照规则论,朱允炆是合适的;
       按照孝道论,朱允炆也是合适的;
       再者,按照当前国内外之形势论,人民刚刚从元蒙统治,以及饱受战乱之苦中挣扎出来,确实需要开启一段“与民休息”的“文治”格局,朱允炆也是合适的;
       另外,如果再按照刘三吾的说法论,立朱允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于是,朱元璋思来想去,经过一番权衡,最后他还是采纳了立皇太孙朱允炆的建议,而将朱棣排除在外。
       所以只能选择第三方,孙子。
      朱元璋如果不是选择朱允炆,而是从皇子中重新再选一位,或者直接选择皇四子朱棣继承大统,那么历史上的“靖难之役”确实可以避免,但极有可能会生起另一场皇室成员之间,也即是朱元璋儿子们之间,为了争夺皇位,上演的一场来自亲兄弟们之间的血腥屠戮。
             六,朱标的孩子
       朱标在嫡长子朱雄英早夭后,二子是庶出的朱允炆,三子是嫡出的朱允熥。
       毕竟朱标的儿子,本能会有朱标的拥簇,这就是人脉和背景。
       可是朱允熥虽然身份合适,但是年纪太小,而且生母常氏病逝,一旦朱允熥继位,那么外戚就会坐大,毕竟朱允熥的外戚是功臣蓝玉,外公是功臣常遇春,两个铁血将军,底下一大票人。
       那么这个皇位,是朱家的,还是蓝家的,抑或是常家的?
       所以朱允炆成了唯一选项,因为他年纪正好,生母吕氏是文官的女儿,家中也没有兄弟,杜绝了外戚。
       甚至为了杜绝外戚,朱元璋给朱允炆选择的妻子,都是小官的女儿。
       朱允炆的劣势,偏偏在皇权中成了最大的优势。
       权衡利弊下,朱元璋的选择,只有朱允炆。而且朱允炆的母亲被扶正,朱允炆也算是嫡子,嫡子的嫡子继位,怎么不算是名正言顺呢?
       毕竟历史上的一句名正言顺,是皇帝继位时的毕生追求。
       符合了当下儒学理学环境的继承制,就等于掌握了天下文人和正统。
       所以朱元璋开始为朱允炆铺路,朝堂上,杀了蓝玉,兴起了蓝玉案。
       外围上,老三朱棡和老四朱棣互相制衡,给朱允炆足够时间成长。
       所以,朱棣想当皇帝,太困难了。
       如果当时朱元璋就去世了,可能朱允炆真的会是一个好皇帝。
       可是朱元璋又活了8年,这八年,老三朱棡病逝,朱棣在没有制衡,成了长子。
       所以在朱元璋驾崩后,朱棣篡位,改写了历史。
       朱元璋也算得上算无遗漏,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漏棋一招!
写在后面的答案:
       总的来说,朱元璋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到底是对?是错?历来,史学家探讨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朱元璋之后,朱元璋儿子们之间为皇位的争斗确实是避免了。也许,朱元璋也正是因为出于这一点考虑,想要多保全自己儿子几条命,才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的吧。因为那样话,未来朱家江山会有两种可能的模型出现:
       第一种:最好的一种可能是,朱允炆就此坐稳皇位,朱家江山不起波澜;
       另外一种:说好不算好,说坏是坏,但对朱元璋的“家事”来说却不算极惨。
       那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情况,发生在历史上的“靖难之役”,哪个儿子若真很有能力和野心,从朱允炆手里把江山夺了去,那么朱家皇族所牺牲的,也只是一个皇太孙朱允炆一人,而不会牵连其他朱家血脉的无辜,特别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内斗互残。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