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巡礼】促就业暖民心 成都武侯区构建起大就业服务体系
中国人社部
2025-05-22 06:25:56

5月16日,在成都武侯区就业服务总站,一场青年创客荟活动正在进行。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就业稳,人心安”,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免费培训、就业帮扶、创业补贴……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与高质量发展协同联动,响应四川省“蓉易就业”基层服务机制,成都市武侯区依托“1+11+N”三级站点(1个就业服务总站、11个街道分站、N个社区小站)布局,构建起“一线多元全覆盖”大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

精准服务

为青年提供就业创业支持

5月16日,在位于成都武侯区双凤桥TOD隔壁子·未来社区生活中心的就业服务总站,一场青年创客荟活动正在进行。年轻的在校大学生们聆听创客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了解大学生创业就业扶持政策。

图为成都武侯区就业服务总站在社区内发放的求职需求调查。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作为成都市武侯区“一线多元全覆盖”大就业体系中的“枢纽级”站点,武侯区就业服务总站主要负责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业务经办指导、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事项督办、就业服务能力培训等工作。

青年创客许嘉芮与合伙人共同经营一家人宠时尚品牌公司,作为初创团队,他们获得了许多扶持帮助。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来自重庆的许嘉芮与合伙人共同经营一家人宠时尚品牌公司。在网上看到武侯区有支持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后,她与合伙人申请了创业扶持,不仅获得了免费的办公场地支持,还在招聘人才、创业咨询等方面获得许多帮助。“之前我们需要申请知识产权,武侯区的工作人员便帮我们进行申请;财务方面有疑问,也会有财务专员告诉我们如何解决”,许嘉芮说。

图为“武侯巧工”灵活就业品牌成果展示。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帮扶重点服务群体

巧手编织幸福生活

在武侯区就业服务总站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区,残疾人文创产品、灵活就业手作产品、退役军人创业项目等特色展品琳琅满目。这是武侯区为帮助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而打造的“武侯巧工”灵活就业品牌。

在武侯区华兴街道三河社区就业服务小站,学员们正在编制手工艺品。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走进武侯区华兴街道三河社区就业服务小站,色彩斑斓的毛线经过学员们的巧手编织,变成一件件造型精美的工艺品。这些学员大多是低收入家庭、全职宝妈、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亟需就业创业帮扶服务。

图为武侯区华兴街道三河社区就业服务小站学员制作的拼贴布工艺品。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2023年,武侯区华兴街道三河社区就业服务小站挂牌成立,以辖区居家妇女、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为重点服务群体,开展女红钩针就业帮扶项目技能培训班。作为“武侯巧工”灵活就业品牌的项目之一,该项目累计培训学员1400余人次,合计制作成品20000余个。通过“居家接单—社区展销—企业定制”的经济模式,学员们累计创收30万余元,以巧手编织幸福生活新图景。

52岁的刘大姐(右)通过制作工艺品不仅有了经济来源,还充满了成就感。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今年52岁的刘大姐来自东北,作为就业困难人士,她成为了就业帮扶项目技能培训班的一名学员。如今,通过制作工艺品,刘大姐不仅有了经济来源,还充满了成就感。“当我们一针一线勾勒出来的作品被顾客接纳购买之后,我们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我是北方人,如果有机会未来希望能将这个项目带到北方去”,刘大姐开心地说。

位于武侯区国际城市产业设计中心的成都八光分文化是一家经营科幻文化的公司,拥有《三体漫画》《银河边缘》等多个知名科幻IP。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对标个性化需求

就业服务走进“企业中”

通过就业服务小站,武侯区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家门口”、“校园里”,也延伸到了“园区内”、“企业中”。

走进武侯区浆洗街道国际城市产业设计中心就业服务小站,企业在园区就能享受到人才培训、人才招聘、政策宣导等系列人才服务。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以数字创意产业为核心,积极发展元宇宙、打造IP、促进文化出口、建设创新交易平台等。

据介绍,园区里的就业服务小站与园区专业人力资源机构结对合作,共同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目前已通过“就业活动进社区”“创业政策进园区”等10场就创活动,为145位求职者提供了个性化就业服务,推动岗位和人才之间实现“双向奔赴”。

位于园区内的成都八光分文化是一家经营科幻文化的公司,拥有《三体漫画》《银河边缘》等多个知名科幻IP。据公司ceo杨枫介绍,随着近年来科幻短剧短片的火爆,除了传统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之外,公司对未来可以从事短剧孵化的电影专业人才有着招聘需求。

对此,就业服务小站进行了登记并匹配相应的求职者,再直接进行面试。如果公司想进入高校进行校招,就业服务小站也提前与院校联系,将有意愿加入的学生进行推荐。从海投变为精准对接,招聘的效率也大幅度提高。

依托“1+11+N”三级站点(1个就业服务总站、11个街道分站、N个社区小站)布局,成都市武侯区构建起“一线多元全覆盖”大就业服务体系。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从第一个就业服务小站成立,再到如今覆盖全区的基层就业服务网络,武侯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66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63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77人,以实际行动促就业暖民心。(伦晓璇)

来源:中国网

本期编辑:张子璇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