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许慎文脉 传承文化基因
——第五届许慎文化研讨会专家主旨发言侧记
10月19日下午,参加第五届许慎文化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主旨发言,分别从许慎文化的内涵与精髓、《说文解字》与饮食文化研究及《说文》学新材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研究观点,深入探讨许慎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为许慎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努力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字圣精神 熠熠生辉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王云路以《许慎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为题,深入分析了许慎巨大的学术贡献和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强烈使命感,为我们树立了永远高耸的榜样与标杆。
王云路说:“许慎文化的内涵就是体现在《说文解字》中的学术贡献,许慎文化的精髓就是许慎的社会责任感和学术探索精神。”王云路认为,如果说春秋时期孔子用一部《论语》阐释了社会与人生的真谛,塑造完善了教化人格的“君子”形象,被称为“孔圣人”,那么东汉许慎就是用一部《说文解字》揭开了华夏通语汉字的文化密码,让我们知道了汉字怎么产生的、含义是什么,应当称为“许圣人”。因为许慎的《说文解字》通过解释字词的含义、来源与发展,起到了“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文化传承作用,对中华文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阐述许慎的学术贡献时,王云路说,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他科学建构了汉字理论,科学阐释了汉字的意义。许慎的学术精神则体现在宏大的学术视野、缜密的思维逻辑、洞察本质的深邃思考、惊人的概括能力等方面。
王云路表示,汉语词义的形成与演变体现着古人认识世界的思维印记,承载着先民独特的认知模式。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是这样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汉字汉语殿堂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造字的思维方式、汉语词义演变的规律。这就是许慎文化所展现的传统文化魅力,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利用。
饮食文化 源远流长
结合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守奎告诉我们,要想对古代的饮食文化有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就需要通过《说文解字》先认识字。
李守奎说,《说文解字》中讲到了农耕文化、狩猎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建筑文化等,其中的饮食文化又解释了很多食文化、酒文化和饮食礼仪文化等,内容丰富,讲解详细。在《说文解字》中,从食材到食器,从烹调到食物、食礼,从酒器到饮料、饮酒礼,从字形到字义,都有细致的分析释义。
李守奎说,《说文解字》最能揭示饮食的发展历程,所收录文字体现出来的饮食文化很多,如艸部445字、木部421字、水部464字、肉部140字、酉部67字,都与人类的食物相关。从文字构形中体现出来的文化信息,人们还能看到炊具的进步和食物结构的多样化。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炙烤熟食,从石器时代进入陶器时代,正是因为饮食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研究整理 保护利用
清代是《说文》学的鼎盛时期。据《说文解字诂林》统计,清代研究《说文解字》并有著述传世者多达203人,实际上还有众多学者和成果未在统计之列。近30年,不少清代学者研究《说文》学的新材料被陆续发掘和刊布。这些新材料多以原生态的形式分散在各种大型丛书中,很少被研究利用。
基于此,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富牵头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说文》学新材料的普查、整理和研究”,希望可以对这些新材料进行挖掘和整理,并研究其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将清代《说文》学研究推向深入。在发言中,李运富介绍了清代《说文》学新材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的进展情况。
李运富说,所谓“新材料”,是相对于《说文解字诂林》已经收录的材料而言,指《说文解字诂林》之后影印出版且尚未被研究利用的《说文解字》研究成果。对文本进行整理是深入研究的前提。李运富表示,虽然搜集到的新材料数量多,但有些没有整理和研究的价值,可以挑选有价值的进行整理。为了保证整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先制定相应的筛选条件和整理标准。李运富表示,《说文》学新材料具有文献价值、学理价值、学史价值、应用价值,所以对它们的研究大体也可从文献、学理、学史、应用四个方面进行。无论哪个方面的研究,都要以专书研究为基础。
李运富最后说,他正逐步将搜集到的《说文》学新材料总目提要、影像图版、文本成果等全部数字化,建成多功能数据库,包括目录数据库、图像数据库、文本数据库、成果数据库、知识关联库等。多功能数据库可以弥补以往《说文》学古籍文献收藏与使用的局限,确保《说文》学的传承和研究具有坚实的文献保障和材料支撑,为社会和学界利用这批新材料提供检索、复制、统计和阅读的便利。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校对 王 培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