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八期#26岁的薛飞,作为中国乒乓球界的中生代球员,这次在多哈世乒赛首轮竟以2:4输给了仅21岁的日本新人筱冢大登。
首次参加世乒赛就遭遇如此惨痛的失利,薛飞的表现让人不禁感叹:这未免也太失落了吧?
在比赛中,薛飞开局势如破竹,先以2:0领先,然而接下来的四局竟如梦魇般被对手连追。
你能想象吗?

开场两局的他像是掌控全局的王者,转眼却蜕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赛后不少球迷直言:这根本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场自我崩塌的心理战。
薛飞在赛后曝出的无奈与失落,也令人心疼。
大多数运动员在大赛的舞台上都是尽力而为,面对自己镜子般的反应,换谁也得感到沉重的压力。

谈到赛季表现,薛飞的成绩一直是饱受争议的焦点。
仁川冠军赛、太原挑战赛到这次多哈,三场外战接连止步,外战能力遭遇质疑,反观新生代的向鹏,已经横扫阿萨尔、张雨珍等外协名将,打入世界前十。
大家都在心里默默问:为什么有着如此辉煌战绩的向鹏,最后却因为一场选拔赛而无缘世乒赛的单打名额?
关于选拔机制,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薛飞的名额来自于四月的国乒选拔赛,他苦战至第一名,却让年轻的向鹏心中充满妒火。
关键时刻,权衡的重心似乎偏向了经验,或许在某些人的眼中,胜负只在掌中,而未必是在全局之上。
结果就是,年轻的天才因为一纸选拔赛的希冀失去了梦想的舞台,这合理吗?
王皓教练在赛后的采访中,言辞间充满了包容。

他鼓励大家理解薛飞的表现,说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世乒赛,大家应给他一点空间。
但这些话听上去是否缺乏力度,反倒有些无力?
长达八年的训练和艰辛,是否仅靠一次机会便足以消解?
现如今,在各大赛事表现不佳的薛飞,是该用宽容去包裹这份失利,还是用鞭策来激荡内心的斗志?

这正是球迷与圈内人士心中悬而未决的疑问。
面对当前中国男乒逐渐高龄化的趋势,是否该深思一下梯队建设的问题?
球迷们讨论起足球与乒乓球界的对比,竞技体能的重要性让人瞠目结舌。
如今男乒主力层不仅老化,年轻球员的机会实在渺茫。

年复一年,去边站着等机会有意义吗?
王皓提到的樊振东,2013年就参加世乒赛,却也是历经沧桑才在21年收获冠军。
薛飞的第一次世乒赛没有成绩,这能否成为未来的铺垫?
可问题是,26岁也不是一个可以轻松被忽略的年纪。

是时候考虑一下年轻球员的培养了。
向鹏、黄友政等年轻人在等待机会,难道不该获得重用吗?
如今,薛飞在多哈的首轮失利让人揪心,他能否在未来的赛事中有所作为?
主教练的包容和信心究竟能否成为他逆袭的动力,还是只会成为他自我反思的借口?

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运动场上没有什么是注定的,每一次失利和成功都在考验着每一个运动员。
薛飞,未来你要如何从这次失利中重新出发?
只有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