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开篇词:明代状元杨慎的《临江仙》。
一曲临江仙,道尽人生百态与历史沧桑,它告诉我们两个真理:
1.站在生命的高度看待生活
2.站在结局的角度看待生死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在这部历史巨著中,作者罗贯中以一首词作为整本书的开篇,这首词便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深邃的意境、豪放而不失含蓄的笔触,成为了无数读者心中永恒的经典。
这首词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他以超凡的才情和坎坷的人生经历,赋予了这首词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全词如下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诗人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官宦世家,是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也是大明第一才子。
杨慎自幼聪慧,13岁时便创作了轰动京城的《黄花吟》:
金风滟滟开黄菊,黄蝶茸茸竞相逐。
千英万蕊艳且香,晚来知向何枝宿。
此诗一出,文坛哗然,当时内阁首辅李东阳看了之后,直接将他收为弟子。24 岁时,少年杨慎状元及第,并授官翰林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入内阁指日可待,一时杨慎春风得意,前途无量。
然而,杨慎是一个性格耿直,不畏权势的人,连皇帝他也敢直谏。在1524 年的“大礼议”事件中,他因与嘉靖皇帝立场不一致,触怒皇帝,被贬谪到云南,度过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流放生涯,终其一生未能返京。
被贬途中,经过湖北的长江之畔时,他带着枷锁,看见一个渔夫和樵夫在江边一边煮鱼开怀畅饮,一边谈笑风生,好不快活。杨慎看见眼前的情景,想起自己十几年的职场生涯,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什么都没有实现,最后只得到一幅枷锁,一时感慨万千。于是向陪同的官差找来纸笔,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临江仙》。
词文赏析
词的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以长江奔腾不息的壮阔景象起笔,气势磅礴,寓意深远。长江之水滚滚而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浪花淘尽英雄则暗示了英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与无奈。
这两句营造出一种宏大、雄浑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诗人深知,无论英雄人物多么辉煌,终究难逃历史的淘汰,而长江之水却永远奔腾不息,象征着宇宙的永恒和自然的伟大。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两句将笔触转向自然,以青山和夕阳作为永恒的自然景观,与英雄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青山依旧,夕阳几度,强调了自然的永恒与人类历史的短暂,使意境更加深远。
杨慎借青山夕阳来抒发自己对人生无常、历史沧桑的感慨。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青山依旧矗立,夕阳依旧西下,而人的生命却是如此短暂,如同浪花般转瞬即逝。
下阕“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描绘了白发的渔夫和樵夫在江边谈笑风生的情景。他们历经岁月沧桑,依旧惯看秋月春风,表现出一种淡泊、超脱的人生态度。
诗人借渔樵的形象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他深知,人生如梦,名利如浮云,唯有淡泊名利,超脱尘世,才能活得自在自得。这位白发渔樵,正是他心中理想的超脱者形象,他虽身处尘世,却能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世间的纷纷扰扰。#顶端冬日创作季##创作挑战赛六期##新星计划5期#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两句写了以浊酒助兴,将古今多少事都视为笑谈,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过去,也可以启迪未来,但历史终究只是过去,无法改变。因此,他选择了用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将古今多少事都视为笑谈,以此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和无奈。
这是一种释然,作者选择了站在生命的高度看待生活,站在结局的角度看待生死。大浪淘英雄,青山与夕阳,秋月与春风,睥睨历史,才知自己的渺小,而回望历史,才懂自己的一生,不过是一种无可逆转的规律。
结尾
整首词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作者在渲染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他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临江仙》被引用在《三国演义》的开篇中,其艺术效果被最大程度上激发出来,成为了阅读小说《三国演义》的“灵魂蘸料”。这种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使得《临江仙》与《三国演义》成为了契合度最高的艺术精品,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