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我,在汤阴县长沙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与少年时光。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那些赶农集的场景,宛如璀璨星辰,时常在我的脑海中闪耀。
宜沟镇是我常去赶集的地方,农历二月十九、三月二十、小满、九月初六,还有热闹非凡的春节集市,我从未缺席。那是一场场盛大的集会,周边村落的人们纷纷汇聚于此。街道两旁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色彩斑斓的布料、锃亮的农具、活蹦乱跳的鸡鸭,还有那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小吃摊。每一次赶集,我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好奇地张望着每一个摊位。
而在我村周围的香寺村、前李朱、索下扣等村庄,每年的集市也有着别样的魅力。那时年少的我,时间多得像田野里的野草,无事可做的时候,集市就成了我的乐园。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寒风凛冽,只要有集市,就有我的身影。
二十多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回首往昔,那些年少时赶集的场景,就像一部部永不褪色的老电影,历历在目。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那一张张憨厚质朴的笑脸,依然清晰可见;那热闹、喧嚣、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氛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灵魂深处。赶农集,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易,它是乡村生活的生动写照,是邻里乡亲情感交流的纽带,更是岁月长河中一段温馨而珍贵的记忆。在那些质朴的日子里,农集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剂,为平淡的乡村岁月增添了无尽的乐趣与色彩。(于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