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肆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肆芃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投资由国投创合领投、如皋科创投跟投。本次所筹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制造产品量产及商业化推广。
肆芃科技成立于2022年,位于上海闵行区,是一家专注于材料合成生物学的生物制造企业。公司创始团队深耕行业二十余年,在生物基材料领域拥有丰富研发生产经验,曾完成多项“卡脖子”技术突破并实现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的核心产品开发,具备多个生物制造产品的产业化放大落地成功经历。
据了解,肆芃科技是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代表性企业,依托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及新加坡国家基金会资助的CNSB重大项目(Carbon Negative Synthetic Biology),肆芃科技将持续进行碳源优化迭代,加速实现非粮负碳制造的产业突破。
01
两位上交大教授创业
聚焦于合成生物赛道
肆芃科技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许平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主要涵盖工业与环境微生物技术、微生物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生物催化和环境化学生物学,以及基于组学的细菌代谢工程、环境污染物微生物降解代谢、天然食品添加剂发酵等多个领域。
许平过往履历十分丰富,1998至2012年,他曾任山东大学教授,2005至2008年担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从2008年至今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
如今,他的多项重要成果已实现或正在实施规模产业化,比如完整地解析了困扰业界60多年的尼古丁假单胞菌分解代谢机制,为烟草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和开发治疗尼古丁成瘾症药物等打下了微生物基因基础等等。
陶飞教授则是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是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翻阅资料发现,他主要从事微生物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的研究,围绕生物基材料单体化合物和精细化学品的高效生产开发创新微生物合成平台,实现高效环保的可持续生产。
资料显示,2004年,陶飞毕业于山东大学,2009年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010年入职上海交通大学,2013至2014年在MIT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生物基材料的可持续生产。2016年,他还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
肆芃科技重点打造了基于智能代谢重编的大宗化学品先进生物制造平台,已有多个产品完成工业化应用,并在国际上唯一实现直接利用二氧化碳一步法合成聚乳酸(PLA)。着力打造高性能生物基材料相关的负碳智造产品矩阵,产品管线将涵盖负碳新材料(如二氧化碳“一步法”合成的可降解塑料)、聚合物单体及多种高价值化合物。
尽管肆芃科技成立尚不足三年,却已多次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企查查显示,2022年9月,肆芃科技获得本草资本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次年2月,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中科创星。
负碳智造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也是生物制造的必然趋势。生物制造与传统制造的差异主要体现于原料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能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生产摆脱自身地理资源禀赋的约束,进而不受限制地提供优质的产品。
此次获得融资,许平和陶飞都希望团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非粮负碳制造的产业突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菌株迭代、碳源替换、生产工艺持续优化等手段,建立长远的市场优势,并将更多优势产品带向市场。
02
专注于材料合成生物学
与全球第二大酵母企业合作
借助于公司创始团队二十余年的扎实基础,肆芃科技在生物基材料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生产经验,曾完成多项“卡脖子”技术突破并实现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的核心产品开发,具备多个生物制造产品的产业化放大落地成功经历。
成立两年以来,肆芃科技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上游材料单体生物合成领域,源于团队多年积累,公司拥有丰富的基因元件库、数十种成熟的工业底盘菌,相关菌株在发酵浓度、转化率及鲁棒性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基于此,公司已完成多个生物基多元醇产品量产验证,其在聚酯、化妆品、农业、医药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2023年10月16日,肆芃科技与全球第二大酵母企业安琪酵母集团建立深度合作,双方共同成立了一家名为湖北琪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琪聚”)的新合资企业,以促进改性聚乳酸(PLA)的规模化生产。据悉,肆芃科技拥有国际上唯一实现直接利用二氧化碳在细胞体内一步法合成聚乳酸PLA的技术。
PLA已广泛用于食品和饮料容器、包装、薄膜和袋子产品、3D添加剂、纤维、医疗援助等,目前在全球生物可降解材料中占比40%。
琪聚聚焦于PLA改性研发,旨在提供可降解的改性聚乳酸应用方案,满足PLA在热塑性、透明度、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凭借其在PLA基高性能生物基材料方面的丰富经验,公司开发了一系列PLA产品并成功实现大规模量产。
在下游高分子聚合改性应用开发领域,公司已完成近百种生物基材料配方开发、自建ISO体系认证产线并与国内外诸多知名品牌企业达成合作并进入其供应商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肆芃科技还与全丽生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生物基包装新材料、生物基大宗原料和生物基新功能分子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今年年初,许平、陶飞两位教授的团队通过代谢工程策略获得两种新型菌株在60℃高温下L-乳酸和D-乳酸产量分别达151.1g/L和153.1g/L,为低成本、可持续的绿色高效合成乳酸提供了一种新策略。目前,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
从结果上来看,这项研究开发得到的工程菌株能够绿色、高效、低成本、可持续地生产聚合物级乳酸,从而加速聚乳酸替代传统化工塑料的进程。此外,由于该菌株能够在高温下进行高效生物合成,相较于传统的工业菌株在成本控制和生产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
03
生物制造新引擎
中国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与挑战
合成生物学,被视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方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合成生物学近年来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生物制造”新增长引擎;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科技部等九部门,农村农业部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
早在2023年10月,上海就曾出台《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中国合成生物产业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无论是在基础研究、产业转化、市场应用等各个方面均已位居全球领先水平。过去几年来,合成生物学赛道涌现出一批初创企业,诸如微构工场、森瑞斯、惠利生物、柯泰亚、循原科技和羽冠生物等。
合成生物学不能被简单地视为一个赛道,它更多时候是一个平台和技术工具,可以为企业的产品技术迭代提供助力。相比传统生物化学工程,合成生物学更具优势,诸如原料可再生、反应条件温和,可有效降低碳排放以及在生产工艺上更具优化潜力,能够帮助降本增效。在医药行业,合成生物学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生产、疾病诊断和治疗等多个领域,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过去5年间,合成生物以更绿色、更高效的方式在医药、能源、材料、化工、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关注度最高的产业领域之一。
据CB Insights预测,2024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或达到189亿美元,2019-2024年年均增长28.8%;另据McKinsey数据统计,预计至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
从一级市场来看,合成生物在经历了融资热后,目前似乎开始降温。据动脉网数据,去年全年,国内合成生物学融资及募资事件50余起,总融资额约为150亿元人民币。今年截至6月10日,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仅有13起融资事件,轮次集中在天使至A轮,融资额度基本为千万元人民币级别。
对于此次融资,肆芃科技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许平表示:“负碳智造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也是生物制造的必然趋势,过去我们已经获得了上海交大、上海市政府及新加坡政府等各级机构的大力支持,感谢国投创合、如皋科创投等新老投资机构的认可,相信在大家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团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非粮负碳制造的产业突破。”
肆芃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陶飞表示:“生物制造与传统制造的差异主要体现于原料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能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生产摆脱自身地理资源禀赋的约束,进而不受限制地提供优质的产品。肆芃科技将持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菌株迭代、碳源替换、生产工艺持续优化等手段,建立长远的市场优势,并将更多优势产品带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