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大地的中心,屹立着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圣山——嵩山。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一项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嵩山木雕。我,王振北,便与这嵩山木雕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出生于中华父亲山嵩山禹王万岁峰下,距离国宝三号启母阙东三十米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自幼便沐浴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作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嵩山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现任河南省建设文化协会嵩山木雕艺术委员会主任、登封市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登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以及中级艺术师等职务。这些身份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对我在嵩山木雕传承与发展道路上的肯定与激励。
一、嵩山木雕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
嵩山木雕始于先秦,历经千年风雨,代代传承。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早在先秦时期,嵩山木雕便已初露端倪。那时的工匠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对美的执着追求,在木材上雕琢出精美的图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嵩山木雕不断发展壮大,历经夏商、西周等多个朝代,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岳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称为“岳山”。后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中岳嵩山位于天地之中,有“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之称,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这里历史绵长,三教荟萃,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留存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嵩山木雕便是其中之一,它更是中华民族核心文化圈——嵩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受地理环境、历史建筑文化、礼制宗教文化等社会状况的影响,历经东汉、北魏、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多个朝代,有着近 2000 年的历史。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中国历史建筑群中修建时间跨度最长、保存种类最多最完整最系统、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为嵩山木雕的技艺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嵩山木雕艺术则在这些历史建筑群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作为北派代表的嵩山木雕,集南北之精华,融合了多个门派的技法与表现形式。在刀法和技法上别具匠心、独树一帜。雕刻工具也与众不同,既安有木柄,刀身秀长还可敲弯,运用方便,深浅皆可。
嵩山木雕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从历史人物到神话传说,从龙凤异兽到花鸟鱼虫,无不涵盖其中。布局均匀,线条流畅,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古朴典雅。地域特色的嵩山木雕分为官式和民式两种。官式方面,嵩山木雕庄严大气,九五至尊,体现皇家气派。民式方面,嵩山木雕古朴典雅,内容丰富,具有大家风范。
嵩山木雕把无形的精神内涵变为有形的物质形象。在制作过程中,把设计好的图案复印在相应的材质上,利用线雕、阴雕、阳雕、透雕、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和双面雕等多种技法,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在光影的作用下,形成有立体的质感效果。
嵩山木雕应用范围主要体现在大中原的庙宇寺观、府第民居中的木梁枋、雀替、门楣、匾额对联等,尤其是内檐装修的格扇组合门窗、室内的隔断、屏风、仿古家具的明显部位及单体摆件工艺品。最具代表性的有登封市的中岳庙、少林寺、老君洞,招至园、登封大冶的吴氏宅第等。
嵩山木雕构图严谨,布局均匀、层次清晰、牢固性强,内容丰富多样。 在中岳庙的峻极殿顶棚中央的《盘龙藻井》(又称《老龙盘窝》),可谓是嵩山木雕的极品。传说乃鲁班所造,由几百根木块组合的小斗拱组成的四角形变八角形的图案,无论是四角还是八角,层层变化无穷。正中用深浮雕及圆雕技法雕出一尊盘龙,龙头苍劲有力,口含宝珠,整条龙似在扭动腾飞,胎底施朱点翠,堆金沥粉,令瞻仰者在五彩斑斓的雕饰前怦然心动,心生敬畏。
嵩山木雕所用材料,是根据环境需要而选择。大型古建筑上的额枋、挂落、雀替、匾额等,常采用大叶杨雕刻。大叶杨又名青皮杨,数量多,长江南北皆有此树种,材质粗大,细腻光滑,有韧性,牢固性强。工艺家具及格栅、装饰等,使用核桃木、灰楸。木雕工艺品常用柏木、金丝楸等。楸木分为灰楸和金丝楸,主要产地在河南境内,木材纹理清晰,性稳不变形,金丝楸更少,它颜色鲜明色黄似金,属于中原高档木材。 嵩山木雕根据雕刻的部位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工艺表现与技法。在室内外屋架高远处,通常使用透雕技法,层次清晰,奔放粗犷,适合于远视。在室内如屏风、格扇门、座屏、家具等物件上,采用阴雕、阳雕、浅浮雕和镂空雕刻等技法,以民俗文化为典故、为核心,突出历史人物、神话传说、龙凤异兽、花鸟鱼虫等。表现形式上嵩山木雕不仅具有北方木雕的粗狂、浑厚之豪放,同时亦具有南方木雕的精巧、秀丽之丰润。
历史上嵩山木雕主要以师徒口传心授的方式代际传承,形成自己独有的木雕口诀:“用途尺寸是前提,材料内容看实际;设计下料责明确,复印钻孔莫着急。锯空平底照线走,粗坯轮廓要清晰;精雕修光悟神气,无中生有靠程序”。具有一脉相承的嵩山木雕历史遗留痕迹,遍布河南及周边邻近省份,为大中原独有的木雕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嵩山木雕源始嵩山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等。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以技“纳南北之精华,内涵匠师之灵魂”,而留存与世。
二、我的艺术之路与拜师学艺
我自幼喜欢绘画,对美的追求仿佛是与生俱来的。12 岁那年,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回家给集体放羊。然而,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我对美术的热爱也从未熄灭。一边在山上放羊,一边用木棍在地上随意画画,这便是我对于美术最早的启蒙。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自学木工,给用户加工门窗及新式家具,以此来养家糊口。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木工技艺,还发现了木材的独特魅力。闲时,经常到启母阙里面,欣赏上面的图案,狩猎图,女子踢球图等。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石虎和一个匠人的画。石虎很大,旁边的小匠人显得很渺小,但小匠人仍然不停地雕刻着。也就是这幅画,让我真正了解到人的生命有限,而艺术的创造是无限的。从小我对美术很感兴趣,又会木工,就在自己做的家具上雕刻简单的木雕。
1986 年,中岳庙会上,我独自走到了峻极殿前,进入屋内四处欣赏古建筑上的木雕作品。无意间仰望顶棚,一幅木雕映入眼帘,我被这幅作品的技法和艺术表象形式深深地吸引。当时我大胆地咨询一位守殿的道士,顶棚上面的木雕叫什么名字?老道说,这幅木雕叫《盘龙藻井》,也叫老龙盘窝,关于这幅作品还有一段神话传说,是鲁班祖师爷亲自雕的呢。他很用心地给我讲了十几分钟,这段经历让我对嵩山木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7 年,听说登封市少林钢木家具厂有位做传统工艺家具的师傅,便主动前去拜师学艺。主要学习传统古典家具的结构原理,同时也学习了基本的木雕技法。苦学两年后,但是和心里念念不忘的《盘龙藻井》相比,自己还有太大差距。
1990 年,听说登封市大冶镇有个百万富翁正在复古自己的家院,请河南著名木雕匠师陈海泉在他家干活。机不可失,我慕名而去。大冶距离我家大概 30 公里的路,我骑着自行车先后去了 3 次。开始师傅说这是祖传手艺,不能外传,但是我一直不死心。就在一筹莫展时,听一位朋友说,登封文物保管所的宋书范老师与这位木雕师傅有交情,因为在中岳庙修缮时,宋书范老师曾特地到当时家住南阳社旗的陈老师出山。于是,我专程找到了宋书范老师,请他务必给我写一封介绍信。就是这封介绍信,让我在第三次登门拜访的时候,才被陈老师收下为徒。 拜师成功后,我孜孜不倦、潜心钻研,3 年后终于学成出师。我在继承传统家具雕刻中粗犷豪放的一面时,又将陈师傅雕刻的精细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1994 年在少林寺修缮工作中,我也随师父参与各种供案及古家具雕刻,特别是藏经阁正门上的匾额,也有我雕的痕迹。
三、与时俱进,顺势而为
2004 年 3 月,我正在河北大城做木雕,时任登封市文化馆的耿炳伦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回来填写《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申报表》,说是非常重要。半年后,由河南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民委、省文物局、省文联、省社科联等单位共同参与的“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在全省正式启动,嵩山木雕成了河南省首批 46 个保护项目之一,也是郑州地区唯一的项目。
一张表格,改变了嵩山木雕的发展路径,也改变了我的命运。千年孕育,终于破土而出,并由此拉开了传承嵩山木雕文化、保护嵩山木雕技艺的历史序幕,也使我的人生进入不同寻常的新天地、新境界。”想起那段往事,我不无感慨。 嵩山木雕也曾遭受质疑,但是我不断调研、搜集史料,例证嵩山木雕的历史性和文化价值。嵩山木雕不似南方木雕,既有实用型建筑木雕的粗犷,也有观赏型艺术木雕的细致。
嵩山木雕自成一派,属于北方木雕,其艺术风格和雕刻技艺在山西民居比如乔家大院,以及河南的洛阳山陕会馆、开封山陕甘会馆、南阳社旗山陕会馆、天地之中古建筑群等都有明显的体现。” 不断钻研木雕艺术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我国当前木雕领域的研究机构及分布区域很不平衡。长江以北几乎为零,嵩山木雕文化更是无从谈起。为了填补这个空白,从内心深处,我开始有个愿望,那就是成立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开展全方位的保护和传承。 经过近一年的筹划,2006 年 11 月,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正式揭牌。研究所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嵩山木雕艺术进行传承和保护。一方面搜集嵩山地区木雕艺术相关资料、图片,包括嵩山周围所有的寺庙、道观、府第以及民居上有代表性的嵩山木雕艺术,挖掘嵩山木雕的艺术精华。以这些研究为基础,我撰写了理论文章《浅谈嵩山木雕的传承环境和自身特点》《嵩山木雕在大中原古建筑群中的精彩体现》,刊登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群文视野》、《华夏文明》等杂志上。
另一方面,加大对嵩山木雕技艺的传承,以培训为主进行研究、开发,抢救嵩山木雕的各种雕刻技法及表现形式。在苦心孤诣探索钻研木雕艺术的同时,我还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心得和技艺无私地传授给喜欢木雕艺术的年轻人,让嵩山木雕的火种渐成燎原之势。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我对木雕的艺术创新和潜心投入,也让我的作品大放异彩。《飞舞》荣获郑州市第十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花香月圆》参加郑州中秋文化节暨中原六省民间工艺美术展荣获银奖,《花开见佛》2017 年全国手工艺博览会荣获金手指优秀奖,《天地魂》2018 年 1 月河南省建设百花奖评选中荣获艺术类巧夺天工奖等。
从 2014 年 7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创新嵩山木雕作品,多次参加国家文化部提倡的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北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吉林延边、西到甘肃张掖、青海西宁、西藏阿里、南到江西赣州、台湾台北、贵州黎平等地展演展示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使嵩山木雕这一地域文化品牌屹立于天地之中,让全国同行瞩目。同时组织嵩山木雕研讨会,全省木雕行业论坛等,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嵩山木雕传承与创新发表高见。
为了使嵩山木雕能够融入千家万户,我围绕文化旅游创新两款纪念作品,天地之中,道合景明,申请国家版权局登记,量化生产,被相关有识之士送给国际友人及懂文化朋友收藏,后来又被郑州市委宣传部评审为优秀郑州礼物。 2020 年 7 月份,科学之友传承栏目,详细刊登嵩山木雕传承保护现状及创新作品展示,我的工作照,也荣登封面。 2021 年 7 月 17 日,我参与申报的嵩山木雕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 年 8 月 13 日,我成立的登封市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为省级非遗项目嵩山木雕的保护单位。 2021 年 12 月,我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嵩山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2023 年 8 月,我主动和登封市嵩阳街道崇福路社区居委会合作,采用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模式,成立嵩山木雕展示传习馆, 2024 年 1 月 1 日,嵩山木雕展示传习馆举行揭牌仪式,全方位面向社会传习研学、公益开放,使嵩山木雕传承保护进入新阶段。
四、政府社会评审的荣誉称号
从 1999 年到 2024 年,个人被政府及社会组织评为各种荣誉称号如下: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首届河南省优秀青年工匠,郑州市第三批农村优秀人才,登封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11 年度同心同力建中原先进个人,登封市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2 年度登封文学艺术界先进个人,2013 年度登封市文学艺术界先进工作者,2013 年度优秀党外人士,第二届河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014 年度登封市文学艺术界先进文艺工作者,2014 年度登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2016 年度登封市文学艺术界先进文艺工作者,首届郑州市工艺美术大师,2017 年度登封市文学艺术界先进文艺工作者,2017 年度河南省建设百花奖艺术类巧夺天工奖,2017 年首届中原魅力工匠,2017 年度郑州市非遗产保护先进个人,2018 年度优秀政协委员,郑州市第四届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2018 年度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2019 影响郑州十大文化人物。2019 年度优秀政协委员,登封工匠,2020 年度优秀政协委员,2020 年度登封非遗产保护优秀传承人,郑州市第六届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2021 年郑州市百姓学习之星,2022 年度优秀政协委员,第十七届王氏联谊大会‘文化传承奖’,河南孝贤模范,全国学雷锋优秀志愿者。
这些荣誉称号是对我多年来在嵩山木雕传承与创新发展道路上的努力与付出的肯定。它们激励着我继续前行,为嵩山木雕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展望未来,道合景明
嵩山木雕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先人的智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肩负起传承与发展嵩山木雕的重任。
一方面,我将进一步加强对嵩山木雕艺术的研究与挖掘。深入探索嵩山木雕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技艺精髓,为嵩山木雕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我将加大对嵩山木雕技艺的传承与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展览展示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嵩山木雕的传承与发展队伍中来。让他们了解嵩山木雕、热爱嵩山木雕、传承嵩山木雕,为嵩山木雕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我将积极推动嵩山木雕与现代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嵩山木雕艺术与旅游、文创等产业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具有嵩山木雕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旅游纪念品,让嵩山木雕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我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嵩山木雕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嵩山木雕这一古老的艺术瑰宝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