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长江气象】 君不见长江泼彩写春秋,调朱砂以染晨昏,研黛青而绘浮沉。少年负笈出中原,壮岁扎根荆楚地。曾记否?《长江日报》案头灯,照见编辑砚边情;更难忘,美院讲台三尺雪,凝成桃李满园春。
"大画细描见乾坤,小画简笔藏风云"——此乃黄少牧得授之箴言;"守旧法不若守初心,摹古人不如摹生活"——实为李乃蔚所承之衣钵。看那《红梅傲雪》枝如铁,《墨荷听雨》叶似钟。徐本一叹曰:"诗书画印本同源",刘一原赞道:"点线面里尽天真"。
【中篇·笔墨春秋】 若论其艺:以石涛之骨承八法,借白石之趣开新面。花鸟非花鸟,乃天地之眼;山水非山水,实岁月之痕。"不画重复"是铮铮誓言,"每日锻炼"乃孜孜修行。文联小院冬霜重,犹见老者呵冻笔;画案孤灯夜露深,尚闻童子问构图。
柳之升含泪道:"新作展成未竟志",肖安民动情言:"文化厚度见毫端"。王心耀指巨幅色彩:"耄耋仍有少年胆";谢晓虹观水墨构成:"传统新裁时代篇"。最是那搓脸蹬腿平常事,炼就金刚不坏艺术魂!
【下篇·天真永恒】 至若其人:如竹虚怀能容海,似兰幽谷自生香。百岁何曾称老?画室常挂"童心"匾;千金难买一笑,茶余笑谈"蚂蚁战"。黄少牧忆"细简之道",如闻晨钟;刘一原说"生活诗意",似饮甘露。
今朝展厅光如瀑,照见:
——残荷犹带露华新
——老梅新发廿四枝
——未完成稿列阵如兵
——旧毛笔筒蓄墨成渊
此般境界,非"德艺双馨"何以载?这般气象,唯"时代赤子"可担当!
【尾声·千载江声】 长江水,日夜流,流过鲁公画案头。
墨未干,人已远,远行犹在画中游。
君问归期应有期:
待得——
万幅新作破土时,千树梅开黄鹤楼。
且看后辈接力处,天真笔墨写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