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妈每次提起表弟,总是叹气说他现在跟她关系疏远了。他在外地工作,很少主动联系她,打电话回家时也显得很不耐烦。这让舅妈觉得还是养女儿好,因为她们长大了会更懂得关心父母。
但实际上,孩子长大后与父母关系的亲近与否跟性别没有直接关系。关键在于父母是否在孩子小时就培养出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那些成年后仍与母亲保持亲密关系的孩子,通常都是因为妈妈做到了这几件事。
1. 经常与孩子互动。
2. 给予无条件的爱。
3.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比如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妈妈带着她一岁大的儿子散步,她温柔地逗他笑,还不停地亲他。这温馨的场景展示了积极的母子互动。
我注意到一个妈妈,她坐在花坛边,全神贯注地刷着手机,时不时抬头瞥一眼旁边玩耍的女儿。小女孩大概3岁多,自己在地上玩得不亦乐乎,偶尔会起身拽拽妈妈的衣袖,但妈妈只是不耐烦地回应:“宝贝,妈妈现在有点忙,你自己玩会儿吧。”
这对母女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孩子六岁前和妈妈的关系超级重要。有的家长跟孩子的连接特别紧密,这种关系能一直持续到孩子长大成人。
而有些家长虽然天天陪着孩子,却鲜少有那种亲密的交流。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可能会感到和家长之间有些距离。
那些从小与妈妈有很多互动的孩子,长大后依然会把妈妈当作最亲近的人。既不是所谓的“妈宝”,也能在保持个人空间的同时,和妈妈保持良好的关系。
相比之下,那些从小缺乏与妈妈深入交流的孩子,在心理上可能会觉得和妈妈有些疏远。长大后,这种疏离感可能变得更明显,甚至可能变得很少沟通,难以保持亲密关系。
接纳孩子的情绪也是培养亲密关系的关键。当孩子表达情绪时,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加深彼此间的联系。
如果我们能在孩子闹情绪时给予更多的拥抱,而非责备和斥责,他会感受到在父母身边是安全的。这种安全感让孩子更加信任我们,而当他信任我们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放松,更愿意与我们亲近。
尽量避免用“你必须听我的”这样的语气。我们有时候会误以为孩子啥都不懂,总是让他按照我们说的做来防止他们犯错误。
但随着孩子长大,越来越想独立,想通过自己做决定来增强自信和价值感。
这样一来,孩子长大成人后,既不会想逃离父母,也不会过分依赖父母。培养出一个心理健康、独立自主的孩子,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他能在保持与父母亲近的同时,也不失自己的独立性。他和妈妈之间相互尊重,用一种成熟且健康的心态去爱护和亲近妈妈。
你家孩子长大后,还会和你保持亲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