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自贡市自流井区亦趣自然保育中心传来消息,他们在当地城市公园内观测到了一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的新几内亚扁虫(Platydemus manokwari)。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是自贡地区首次发现该物种,也可能是四川省的首笔记录。
新几内亚扁虫,又名马诺夸里扁虫,原产自新几内亚岛。其头部尖尖,身体扁平,游走在潮湿的苔藓上,以蜗牛、蛞蝓等陆生贝类为食。这种看似毫不起眼的“小家伙”,实际上却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它已“团灭”了太平洋多个岛屿的原生蜗牛,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亦趣自然保育中心理事长李一凡介绍,他们是在今年8月的一个夏夜雨后,于公园内观测到新几内亚扁虫的。当时正值蜗牛、蛞蝓等陆生贝类活跃之际,而以它们为食的捕食性扁形动物也随之出没。凭借多年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一线工作经验,李一凡一眼就认出了这是恶性入侵物种新几内亚扁虫。他们随后拍摄了照片和视频作为佐证,并在同一位置再次观察到了该物种的活动。
据了解,新几内亚扁虫在中国的首笔记录是在2012年的香港。此后,从2018年起,该物种在广东等地陆续被发现,并逐渐向内陆地区扩散。推测其可能是通过苗木等渠道被携带入境的。目前,新几内亚扁虫已在国内多个省份被观测到,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
李一凡表示,新几内亚扁虫的入侵情况目前尚无更为深入的研究,需要更多基础数据来协助评估。但他强调,这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的出现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他建议市民在发现该物种时,要及时报告给政府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为了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和防控,我国于2021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该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李一凡呼吁广大市民要增强生物安全意识,不要随意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此次四川观测到新几内亚扁虫的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和预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高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和参与度,共同守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