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援藏30年 | 从北京到拉萨,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双向奔赴”
发展北京
2024-10-10 22:23:45

开栏的话

沧桑巨变见证山海情长。

30年来,北京1280余名援藏干部人才奔赴高原,与当地干部群众团结携手、共同奋斗;近70亿援藏资金、800余个援藏项目落地拉萨,结成了富民兴藏的累累硕果。

即日起,我们将推出“援藏30年”专栏,与大家共同见证这场“双向奔赴”——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工作方针,同时确定了北京市对口支援拉萨市及其下辖一区三县,包括城关区、堆龙德庆县(后设为堆龙德庆区)、尼木县、当雄县。

30年来,北京市将对口援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从基础设施、产业、教育、医疗、交往交流交融、文化等方面深入开展对口支援,累计投入援藏资金近70亿元,实施项目800多个,派出十批1280余名援藏干部人才,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援藏任务。

润心铸魂

加强交往交流交融

“手拉手”厚植民族情谊

创新载体平台,不断深入推进“三交”,开展“京藏一家亲”“北京冬奥精神巡展边疆青少年冬奥梦想营”“感恩祖国、圆梦北京”拉萨中小学生北京游学夏令营等活动,累计覆盖2万人次,在各族人民心中播下团结友爱的种子。

“结对子”增进“五个认同”

深化基层结对,北京市4个区不断向基层延伸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基层单位与拉萨市“两区两县”36个乡镇街道、24所学校、13家医院结对。

组织基层干部群众“走亲戚、话家常”,让藏族群众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相亲相爱。

“心连心”唱响团结之歌

充分发挥首都文化中心资源优势,建立“一铸牢两联动三贴近”的首都文化援建长效机制,不断彰显“京彩拉萨”“首都艺术家拉萨行”、京拉“心连心”艺术周等文化援建品牌效应。

支持出版《拉萨百科全书》《雪域长歌》《拉萨文库》《雪域丰碑》等书籍,繁荣拉萨文化市场。

创作《藏地彩虹》《四季牧歌》《情满高原》《太阳下的兄弟》《岁月拉萨》等文艺作品。

大型实景歌舞剧《文成公主》连续11年在拉萨演出,传唱汉藏和美的千年赞歌。

由北京援建的迄今全国援藏项目中单体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项目——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西藏牦牛博物馆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了解牦牛文化。

西藏牦牛博物馆

“标杆示范”

推动医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实施“组团式”医疗支援

北京22家医院共同参与,“以院包科”助力拉萨市人民医院2017年在全区率先完成“三甲”医院创建工作。2023年医院门诊、急诊量达30余万人次,较2015年分别增长了1.6倍和1倍。

2015年以来已派出10批190人次管理、临床专家支援拉萨市人民医院,220余项大病病种得到兜底治疗。

通过“师带徒”帮助300余名本地医护人员独立开展治疗新技术,真正为拉萨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援藏医生与当地医务人员讨论患者病情

持续推进“组团式”医疗支援向基层下沉,支持基层医院设备更新、人才培养。

开展“组团式”教育支援

2014年起,率先以成建制的方式选派援藏教师,累计选派优秀教师300余人次赴拉萨支教,与当地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助力培养教师骨干300多名。

近千名拉萨教师到北京教研学习,跨越式提升当地教育教学水平。2024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95.73%,重本率75.94%,成为西藏群众满意的优质学校。

援藏教师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上课

探索实施“交融式集团化”访学,今年已经组织第一批30名中小学生赴北师大附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访学活动,将“组团式”教育支援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改善民生

提升群众获得感

推动援藏项目进村入户

支持拉萨市“两区两县”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安居工程、村居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等,不断增强基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尼木县太阳能供暖工程有效改善了边远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当地260多户2800余人住房供暖问题。

“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健康饮水项目,在堆龙德庆区系统建设给水管道、蓄水池、过滤台等设备设施,布局100余处直饮水站,让当地老百姓喝上“健康水”。

堆龙德庆区乃琼镇乃琼社区直饮水站

持续夯实基层阵地

立足受援地城乡社区实际需求,围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造完善一批基层党群服务站、文化站等场所,改善和丰富基层干部群众工作条件、文化生活,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拉萨市城关区党群服务V站

“产业造血”

助力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支持产业发展

发挥北京市技术、人才等优势,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不断提升拉萨内生发展动力。

结合受援地资源禀赋,安排12亿元支持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实现每个受援区县发展一个特色产业。

拉萨市尼木县吞弥现代农业园区中的樱桃园

援建西藏规模最大的乳品加工厂——“城关区净土乳业”,获得西藏学生奶标志使用许可,间接带动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业5000余人就业。

引导北控集团、国资公司、宁算科技等大型国企、民企到拉萨投资发展。

支持拉萨数字经济发展,设立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拉萨分会场,全面展现拉萨数字经济新成就、数字应用新成果,带动拉萨数字经济发展。

率先开通“京藏号”旅游观光专列,近两年每年开通3趟,让游客饱览高原风光的同时,加强群众之间交往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大力开展市场援藏

借助北京国资系统开展“京企直卖”、国际食博会和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在王府井工美大厦、环球贸易中心等区域,宣传推广高原饮用水、藏香、牦牛肉等高原特色产品。

设立京藏产业就业暨消费帮扶引导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促进京拉两地企业加大消费帮扶力度,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有效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稳定就业增收。

积极助力拓展就业渠道

累计为藏籍高校毕业生举办招聘会和就业服务活动500余场次,提供岗位近5000个。

强基赋能

智志双扶促振兴

发挥“种子”带动作用

层层把关、精准选派援藏干部人才1280余人,在雪域高原基层一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智力、技术等支援,涌现出一批批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多人受到国家级、省部级表彰。此外,还有多名干部留藏工作。

“富头脑”育才引才

安排资金约1.8亿元,根据受援地实际需求开展精准化培训,通过组织赴京集中培训、岗位锻炼和短期援藏等方式,培训培养各类人员共计5万余人次,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发挥首都科技人才优势,组建专家智库,邀请农、牧、信息化等行业专家实地指导,提供“北京方案”,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

完善健全“小组团”支援

对标拉萨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精准、高效、灵活的组织优势,积极对接前方诉求和后方优势资源,探索开展“小组团”援藏——

围绕拉萨市城市管理能力提升、交通综合管理等需求,实施分领域人才“小组团”支援,帮助编制相关专项规划。

牵头建立市场援藏组团式推介工作机制,先后在上海、北京等省市开展组团式销售活动。


倾力投入,造福高原;携手同心,开创新局。下一步,北京市将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首善标准,充分发挥首都人才、技术、资金、文化、教育、医疗等优势,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为助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