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温馨的客厅里洒下柔和的灯光。孩子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写着作业,偶尔挠挠头,思考着难题。爸爸在不远处的沙发上,静静地看着报纸,偶尔抬眼看看孩子,眼神里满是慈爱与期待。这画面,就像傅雷所说:“父亲是一个银行,发行知识,支付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爸爸在一些事情上的 “忍”,能让孩子在自律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第一件事是忍住插手孩子的自我探索。孩子就像破土而出的幼苗,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了解周围的一切。比如,孩子在搭积木的时候,可能会尝试一些看似奇怪的搭建方法,也许最终无法成功搭出一个漂亮的造型。这时,爸爸要忍住立刻去指导孩子应该怎么做的冲动。因为每一次的尝试,无论成功与否,都是孩子积累经验的过程。如果爸爸总是插手,孩子就会依赖爸爸的指导,失去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当爸爸选择 “忍”,孩子在面对问题时就会更主动地去寻找解决方案,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会逐渐培养出他们的自律性。孩子会明白,自己需要为结果负责,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会学会制定计划、调整策略,从而在其他事情上也能更加自律地行动。
第二件事是忍住不替孩子承担后果。在生活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而这些错误往往伴随着相应的后果。比如,孩子忘记带作业去学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爸爸不要马上出面为孩子解决问题,比如亲自把作业送到学校或者帮孩子向老师解释。这种 “忍” 是让孩子自己去面对错误带来的结果。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时,他们会从中吸取教训。下一次,他们就会更加谨慎,会主动检查书包,确保作业带齐。这种经历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后果,而自己需要对这些后果负责。通过不断地从错误中学习,孩子会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懂得在行动之前考虑后果,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三件事是忍住对孩子的过度夸奖或批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父母的反馈,但过度的夸奖或批评都不利于孩子自律的培养。当孩子取得一点小成绩时,爸爸不要过度夸奖,如 “你是最棒的,没有人比你更厉害”。这种夸张的赞扬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负,过于依赖外界的评价,他们会为了继续获得夸奖而行动,而不是出于自身对事物的热爱和内在的自律。同样,当孩子犯错时,爸爸也不要过度批评,比如 “你怎么这么笨,总是做不好”。这样的话语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害怕尝试新事物。爸爸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对孩子的成绩给予客观的肯定,指出他们努力的部分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对孩子的错误,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改正。这种适度的反馈能让孩子建立起稳定的自我评价体系,他们会更关注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从而更加自律地朝着目标前进。
爸爸的 “忍”,并不是冷漠或忽视孩子,而是一种更深沉的爱和教育智慧。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这种 “忍” 就像一座灯塔,引导孩子在自律的航道上航行。当孩子在自我探索中遇到困难时,爸爸的 “忍” 让他们学会独立;当孩子面对错误的后果时,爸爸的 “忍” 让他们懂得责任;当孩子面对成绩和挫折时,爸爸的 “忍” 让他们拥有稳定的心态。
自律是孩子一生宝贵的财富,而爸爸在这三件事上的 “忍”,是帮助孩子获取这笔财富的关键。在家庭这个温暖的港湾里,爸爸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起自律的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律的品质,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何种挑战,都能凭借自律的力量,坚定地走下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