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三门峡大坝建设者系列采访115(文 王福东)贺敬之放歌三门峡
董婉儿
2024-10-05 20:14:58

贺敬之放歌三门峡

 

 王福东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梳妆台啊千万载梳妆台上何人在……展我治黄万里图,先扎黄河腰中带……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

《三门峡-梳妆台》这首由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创作的诗作以其优美的诗韵、磅礴的气势和激扬的情思一直为人们吟唱称道。

诗作以追思历史描绘现实展望未来为构思线索“三门峡”“梳妆台”为描绘的对象“黄河女儿”这一拟人化的形象为主线“黄河女儿”对黄河的不同感受为抒情基调满怀激情地向人们“展我治黄万里图”。诗作既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壮丽恢宏的“黄河女儿”梳理黄河的“梳妆图”卷又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激越昂扬的“黄河女儿”治理黄河的激扬赞歌。进而达到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黄河儿女的壮举精神之目的。诗作令人感动使人共鸣给人鼓励催人奋进。

           诗人贺敬之


《三门峡--梳妆台》的创作情缘


19563月,青年诗人贺敬之跟随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第一次来到三门峡。后来他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来到三门峡的情景时说:“当时三门峡市好像还没有楼房呢全是一片一片的平房从市区到工地道路还没怎么要下陡坡汽车一过尘土飞扬。他的这次三门峡之行直接催生了《三门峡歌》《三门峡——梳妆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章。当时大坝工程还没正式开工但前期工作已经展开。贺敬之一到工地就和工人打成一片他钻进工地帐篷里和工人聊天进隧洞看风钻手作业到山顶俯瞰黄河及整个工地现场。他后来写成的组诗《三门峡歌》中还有一章《中流砥柱》里面有一句“看黄水滚滚听钻机突突就是描述当时看到的真实情景。工地简陋十分艰苦的工作条件及建设者们不畏艰险的胆魄勇气热火朝天的干劲热情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都让诗人感到十分震撼。于是就萌发了创作的欲望。但《三门峡歌》在当时诗人只是打了个腹稿也只在随身带的本子上写了几句直到1958年才最后完成了诗的创作。

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时代的产儿都必须为时代而歌。那么,《三门峡--梳妆台》是在什么样特定的客观条件和背景下催生的呢它又歌颂了什么呢为中国共产党根治黄河的决策实践而歌“黄河宁天下平”。新中国一成立就把治理黄河作为执政兴国安民兴邦的大事要事来做先是195210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后是19557月党中央决定投巨资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三门峡大坝)大坝于1957413日正式开工三是在工程开建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都十分关注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习仲勋等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工地视察指导工作。

三门峡大坝既是中国治黄事业的起点和见证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生动实证更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实践和见证。在诗中诗人以三门峡、梳妆台为对象“黄河女儿”为主线突出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而达到歌颂中国共产党决策的英明与实践的伟大之目的。

为三门峡大坝建设者的壮举精神礼赞。在大坝工地建设者们抱着“比、赶、超”的信念铆足干劲奋战在一线。工地按规定实行三班倒,但常常是上班的提前到岗下班的干过了点也不收工。工地上曾经发生了1500 人的清淤大军克服天寒地冻人抬肩挑连续奋战51昼夜大战“龙宫”的动人故事。工地上流行着的一句话:“献了爱情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是大坝建设者们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为此贺敬之在诗作的最后向人们发出了“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的召唤这既是鼓励人们以青春去为未来美好生活去奋斗更是对三门峡大坝的建设者们以青春换未来无私奉献精神的礼赞。

为三门峡大坝建设者的胆魄力量赞叹。诗人对大坝建设者的胆魄和力量感到十分地惊叹。为此诗人不吝真情“不择”手法地予以盛赞。比如诗人运用了“改写”的修辞手法“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这两句极有磅礴气势极具豪迈气概的诗句把大坝建设者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那种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值得称道的是诗人在这两句里边用了“责令”“改”这让人们感觉有点“豪横”和“霸道”的词语却是十分地形象、生动、逼真。不仅表现出诗作的大气、霸气和豪气而且更加突出了讴歌大坝建设者的英雄气概和创造伟力的宗旨。可谓是一举两得匠心独运。

为三门峡大坝建设者的豪情壮志点赞。本诗想象大胆而新奇丰富而有内涵。整首诗中诗人由“梳妆台”引出梳妆的人--“黄河女儿”,畅想了她经历了从“乌云遮”“黄水吞”“洒泪去”“头发白”到“银河星光”“清水清风”天青水秀采花裁锦的巨大变化尤其是畅想了黄河幸福曼妙的未来。诗人正是运用大胆丰富的想象来抒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改天换地面向未来造福后代的豪情壮志。

被三门峡黄河历史上的传奇故事感动。“望三门三门开……禹王马蹄长青苔。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梳妆台。梳妆台呵千万载梳妆台上何人在”每当读到诗作的这一段时你也许会发问:“三门”和“梳妆台”到底在哪里

“禹王马蹄长青苔。”相传在上古时期黄河流到了三门峡被一座高大的石山挡住了去路。大禹来到这里抡起神斧连砍三下将高山劈成了三座石岛形成了三道峡谷将黄河水分成了鬼门、神门、人门三股急流。这就是“人门”“神门”“鬼门”的由来。三门峡地名也由此而来。诗作中描述说“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正是三门峡谷地势险峻环境恶劣的真实写照。

“三过家门而不人是大禹克已奉公敬业爱民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如今大禹当年跃马斧劈三门时在鬼门岛的岩石上留下的马蹄印仍清晰可见。只是因为经历了“千万载”现已长满了青苔。“禹王马蹄长青苔马去门’开不见家”诗人用这两句诗来形容和表现当年大禹治水时的无畏气概和忘我精神。虽然有些伤感和惆怅但一方面表达了对大禹的怀念和追思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对大禹当年治黄功绩和精神的肯定和赞叹。

  “梳妆台上何人在?”“梳妆台”是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凭想象应该是云雾缭绕亦梦亦幻的好去处。其实梳妆台就是屹立于黄河三门峡峡谷中的一块巨型的岩石因形象酷似妇女使用的梳妆台人们便以此命名了。

说起梳妆台民间还流传两个美丽凄婉的动人故事。其一:涂山女娇梳妆台边尽示爱意。据说在大禹劈开三门峡谷之前的有一天其美丽聪颖的妻子涂山女娇陪同他在黄河岸边巡视治水工作时突然想梳洗打扮。于是大禹就把黄河三门峡谷岸边一块巨石劈成了一个“梳妆台"。女娇看到大禹亲手为她劈制而成大气漂亮的梳妆台深情地对他说:“我愿为你美丽一生。”说完便坐在“梳妆台”前梳洗起长发。此后每天清晨女娇都要来到梳妆台前梳妆。但在大禹劈完三门峡离开以后女娇便再也没有来过。所以诗人在诗中写道“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梳妆台。”大禹不在家女娇一个人也没心情去梳妆台梳妆。她在家带着孩子默默地等候夫君归来这一等就是十三年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隐含的真正寓意是我们在为大禹治水的功绩精神而点赞时不能忘记有女娇这样的贤内助为他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其二民女英姑梳妆台上寄夙愿。传说很久以前在三门峡黄河南岸有一个叫英姑的民女。她天生美丽、聪慧且有志气。一天她听说皇帝来选妃便主动应选希望劝其疏导黄河开发三门但没有成功。英姑没有气馁她带领父老乡亲在三门峡北岸的人门岛上开凿了一条运河。虽然这条运河不能行船但人们为了永远记住英姑对百姓的爱戴和恩德就把这条运河叫“娘娘河。”

英姑一心想要把黄河治理好为百姓造福。但事与心愿违她忧愁而死。英姑死后变作神女每当晨曦初放的时候便侧身坐在砥柱石东侧的一座石峰上梳妆理发。石峰翘首望天好像是在替英姑期盼着圣人赶快降临带领人民治理好黄患。后来人们便把这座石峰称作梳妆台又叫“娘娘楼。”并在楼的上面用石头垒了一座娘娘庙以表达人们对英姑的崇敬怀念。

如今“娘娘已自随流水故把妆台付逝波(郭沫若《颂三门峡水库工程》)。对此贺敬之也感同身受便发出了“梳妆台上何人在”的无奈追问。英姑根治黄河的美好愿望寄托着“黄河女儿”千年的期盼。新中国成立后英姑期盼的“圣人”出现啦这圣人就是中国共产党就是6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举红旗,天地开”“先扎黄河腰中带”“讨回黄河万年债”“为你重修梳妆台”使“黄河女儿容颜改。”如今三门峡大坝已巍然耸立于黄河中游,“旧梳妆台打碎啦娘娘住进了新宫殿(郭小川《三门峡》)。英姑的千年期盼万年夙愿已经实现。但英姑为百姓治黄的壮举精神期盼黄河能早日得安宁的美好心愿却值得人们永久去怀念。

 

《三门峡-梳妆台》的价值及影响

 

诗作自1958年在《诗刊》上发表后便引起了轰动成为广为传诵的名篇。诗作以语言精美感情真挚思想深刻构思巧妙而为广大人管人与三一民喜爱并广为传诵成为经久不衰的诗篇。诗作已在我国流传了半个多世纪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因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时代性被写进中学教科书。

该诗作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鼓动性读之振奋精神。如诗作中的“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使人热血沸腾激情飞扬。诗作极富有哲理性能起到启迪智慧的作用。如诗作中的“展我治黄万里图,先扎黄河腰中带。”一句中就包含着抓主要矛盾和科学的决策来源于正确的调查论证和实践的哲理。新中国在黄河上建设的第一座水利工程为什么会选在三门峡是因为国务院组织专家经过实地调查论证后才决定的,是因为三门峡具备当时建坝的多种有利条件。如三门峡谷河道狭窄,便于截流等。

   时代的歌手,人民的诗人贺敬之

诗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自然的豪迈之气,对苦难的超越之志对困难的战斗之志鼓舞了无数大坝建设者激励了众多中华儿女。在诗作中有像“举红旗天地开史书万卷脚下踩。大笔大字写新篇社会主义我们来”及“讨回黄河万年债”等许多富有震撼力、感染力的诗句。最后以“无限青春向未来”向人们吹响了前进的号角鞭策激励人们为了美好的未来一定要用青春去努力拼搏

诗人贺敬之在1990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黄河三年两决口自从修了三门峡大坝就再没有决口过。这就是了不起的功劳”诗作宣传了三门峡大坝弘扬了三门峡文化和精神提升了三门峡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者简介:王福东,198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曾任三门峡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三门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三门峡规划局特约监督员、三门峡市社科宣讲名家、三门峡市委宣讲团成员、三门峡文化产业评审专家;多次应邀为市委领导专题讲授三门峡文化;曾获得中央党校函授学院优秀教师、河南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三门峡市政府表彰有突出贡献优秀教师称号,并荣获三门峡市五一劳动奖章。主要著作有《三门峡名人文化》《名人与三门峡》《三门峡名胜诗选》《三门峡史话》《干部应用写作》等,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